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怎么治疗?

10-24阅读:553大字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母乳的原因引起的宝宝黄疸,但是母乳性黄疸不像其他黄疸那样容易诊断,那么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呢?也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要通过排除才行,一起看看需要排除什么吧。
1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吗

1、母乳性黄疸只要不严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只要宝宝生长正常,进食正常,喂奶期间黄疸没有加重,就可以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无需停止母乳。

2、只有当血液清胆红素>15mg/dl时,可暂停母乳3天,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便是出现也不会达原有程度。

注意:

暂停母乳期间,妈妈可以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储存起来,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3

2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1、暂停母乳3天:明确是母乳性黄疸之后,如果胆红素水平超过了15mg/dl,就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等待血清胆红素下降,之后还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另外,早发型的母乳性黄疸建议采用少量多餐喂奶,避免喂糖水就可以了。

2、少量多次喂奶:鼓励少量多次喂哺母乳,保证足够乳量及能量的摄入(至少8~12次/24小时)。体重偏低,吸吮力较差的新生儿,可将母乳吸出奶瓶喂养。

2、光疗:如果胆红素水平达到20mg/dl,就可以用光疗治疗,一般并不需要用白蛋白或是血浆治疗。

3、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也就是日常的保健,比如注意保暖,增加热量和营养,给予新生儿抚触、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保持良好的排便,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等等,以免加重黄疸情况。

母乳性黄疸怎么判断4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