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感染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1、症状:
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半数患儿还会有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腹泻最严重。
2、应对措施:
(1)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不能滥用抗生素,有一定的自限性。
(2)主要采用饮食疗法,可以喝些浓米汤,牛奶粉稀释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吃纯牛奶的儿童可以将奶煮开,去掉奶皮(脂肪)喝,利于消化,一般不必禁食。
(3)宝宝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光补充白开水,小肠是不能很好吸收的,为防止脱水和引起电解质紊乱,医生一般会给予口服补液盐,家里可自制糖盐水:水500ml,葡萄糖50g,食盐1.75g。
(4)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5)发现感染隔离观察和治疗;宝宝不接触患者。
(6)3岁以下宝宝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就可以了。
肠道细菌感染
常见的是痢疾。
1、症状:
潜伏期1-3天,分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而量少、脓血便等表现,幼儿痢疾常常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便检可以查出致病菌。
2、应对措施:
(1)宝宝需要卧床休息、需适当禁食。病情稳定后,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禁油腻荤腥的食物。
(2)对于高热、腹痛、失水的,给予退热、口服含盐米汤(配制:米汤500ml,食用盐1.75g)或口服补液盐,有呕吐现象的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遵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原则上不少于5~7日。
(3)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宝宝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4)在痢疾流行的夏秋季节,吃辅食的宝宝饭菜中可适当放蒜,马齿苋和绿豆熬汤给宝宝适当饮用,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平时宝宝不要接触患者。
受凉或感冒引起
宝宝娇弱的体质,面临季节交替时。容易受凉、感冒,继而出现消化不良。
1、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一天5次以下,大便带颗粒、酸臭,因为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有时会腹痛,便检无细菌和病毒感染。保暖后、感冒恢复或减少食量时会缓解并恢复。
2、应对措施:
(1)受凉或感冒引起的腹泻不会太严重,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可以按照以上秋季腹泻的饮食疗法进行,在未服用抗生素时适当补充益生菌即可。
(2)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物,不能使宝宝腹部受凉,不让孩子久哭,以免吸入冷空气,使肠蠕动紊乱,导致消化异常。
(3)喂奶粉的宝宝,留意奶液温度,如果已经凉了,温热再吃。
(4)及时治疗感冒。
没有吃饱的饥饿型腹泻
饥饿性腹泻是一种由于进入食物太少而引起的腹泻。进入食物太少,患儿总是处于饥饿状态促使肠蠕动增快,患儿进食量越受限制胃肠内食物越少,饥饿性肠蠕动越明显。伴随蠕动,肠壁上的腺体分泌增多,于是出现腹泻,多见于体质差或有慢性病的患婴,唯恐消化不良,过多的忌口,过分地限制饮食量或只让饮汤水之类,由此产生肠蠕动增剧,排出稀清黏液便。很多家长误认为炎性大便,进一步加以限制食量,造成恶性循环,加剧了病情。
1、症状:
排便次数频繁但量少,多呈黄绿色松散便或棕色黏液便,内含奶块,主要成分为肠道分泌物,护理中食量减少得不到缓解或加重腹泻。
2、应对措施:
(1)如果已经确诊为饥饿性腹泻,需要根据宝宝月龄调整饮食结构,母乳不足者需要增添奶粉,奶粉喂养者逐渐增加到相应月龄段需求量,避开早晚增加。腹泻一天超过7次时,口服含盐米汤(配制:米汤500ml,食用盐1.75g)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2)了解宝宝不同月龄段饮食添加量,及营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