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1、原因分析:
原发性腹膜炎大多数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腹腔,少数患儿也可通过淋巴系统,胃肠道和女性生殖器(在青春前期局部pH值和黏膜适合于细菌生长)上行进入腹腔而感染,肾病,肝病患儿腹腔内大量腹水,常因其免疫功能低下,补体缺乏而发生腹膜腔的感染。
2、常见致病菌:
本病最多见的致病菌是A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
发病机制
细菌进入腹腔后,引起腹膜充血、水肿及渗出。渗液内含大量中性白细胞、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一般呈混浊性渗液或呈稀薄脓性液。因渗液量大而纤维蛋白含量较少,形成局限性脓肿者较少。链球菌脓液稀,很少产生纤维蛋白性粘连。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及肺炎球菌引起的脓较稠,粘连较多。感染控制后,脓液即被吸收,腹腔内纤维蛋白性粘连也于1周内吸收,部分患儿腹内有浆膜破坏或坏死组织,即会留下广泛而顽固的肠粘连,为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潜在因素。
由于渗出液刺激的肠壁水肿导致肠蠕动受抑制,肠膨胀、麻痹;大量的细胞外液渗出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循环血量减少,导致循环衰竭;同时大量的细菌和毒素被腹膜吸收,可产生毒血症、败血症或中毒性休克。
病原菌感染途径
1、血行播散:
致病菌从呼吸道或泌尿系的感染灶通过血行播散至腹腔婴儿和儿童的原发性腹膜炎大多属于这一类。
2、上行性感染:
如来自女性生殖道的细菌,通过输卵管蔓延至腹腔此类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
3、直接扩散:
如泌尿生殖系感染时,细菌可通过输卵管直接扩散至腹腔。
4、肠源性感染:
由细菌移位引起正常情况下,肠腔内细菌是不能通过肠壁的,但在肠黏膜屏障遭到破坏、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肠腔内细菌过度生长时,肠腔内细菌即可能通过肠黏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和血循环,即细菌移位。
细菌移位导致的感染,即称肠源性感染细菌移位感染是导致重症胰腺炎脓毒症以及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炎多为弥漫性,感染来自女性生殖系统者可局限于盆腔或下腹部。
5、肾病、肝病伴有腹水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及免疫缺陷导致感染。
细菌侵入腹腔内后,机体立即产生反应:腹膜充血、水肿并失去原有的光泽。接着产生大量清晰的浆液性渗出液,以稀释腹腔内的毒素;并出现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加以坏死组织、细菌和凝固的纤维蛋白,使渗出液变混浊而成为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