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粪是什么意思
胎粪是指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
胎粪是一种粘稠的、呈黑绿色的物质,医学术语中指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它的组成包括羊水、粘液、胎毛、胆汁以及从皮肤和消化道脱落下来的细胞。新生儿粪便的典型改变是从胎粪过渡到黄、绿色的大便大约需4到5天。所以说,胎粪是指新生儿的第一次大便。
胎粪的辨别
胎粪是黑绿色的。胎粪是初生婴儿第一次排出体外的粪便。与他们往后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是胎儿在母体时所消化的物质构成,包括有肠黏膜的上皮组织、胎毛、黏液、羊水、胆汁及水份。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基本上无菌,所以胎粪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菌的。
与其后婴儿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
胎粪的黏度很高,就好像沥青一般,而且无嗅。正常来说,胎粪应该在出生后数天内排出体外,而随着婴儿饮奶后,粪便的颜色开始因为与消化后的奶混合而变得偏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排出为止。
胎粪的颜色与鸦片相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因此认为胎粪的作用是帮助胎儿在母体内安睡。先天性巨结肠症,又音译作赫什朋氏病,是一种因为无法把胎粪排出而产生的病症。
胎粪正常来说会储存在初生婴儿的肠道里,直至出生后才会排出体外,但胎儿亦有可能在出生前或出生时就已开始排便,使胎粪被排到羊水里。
胎粪亦是检测胎儿有否经历孕期暴露的测试对象,例如:药物或各种化学物品。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病童医院有研究显示:若孕妇在怀胎时酗酒,代谢后的酒精会在胎粪里以FAEE的形式出现。在美国,新生婴儿的胎粪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呈堂证供。
正常胎粪
1.新生儿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 O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搓捻开还成墨绿色,无臭味,进食后2~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未加辅食前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有时稍稀或带绿色,略带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宝宝肠道内有许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在肠道中帮助分解食物,促进吸收,还能在肠道内营造一个酸性的环境。肠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因此很难在肠道内生存致病。添加辅食以后,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每日1~2次。
3.人工喂养的宝宝便便: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较母乳喂养的粪便颜色浅),质地较硬,因奶粉中蛋白质较多,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时有奶块。若同时加淀粉类食物,大便次数不多,但量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
4.辅食添加后的宝宝便便:添加辅食以后,宝宝的主要食物不是以奶为主,而是向成人食物过渡,米、面、蔬菜、肉、豆制品等都成为宝宝的食物。这时的便便呈香蕉色。
异常胎粪
1.黑色大便:若排除特殊食物或药物的干扰,黑便通常意味着宝宝有消化道出血现象,且多为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病有消化道溃疡、息肉和钩虫病等。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
2.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宝宝,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3.灰白色大便:又称陶土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患儿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如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等,多伴有黄疸、尿黄、腹胀和肝脾肿大等表现。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时,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4.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干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如大便较软,排便时宝宝安静无痛苦,多见于直肠息肉;如大便干硬,排便时宝宝较费力,且伴有肛周疼痛,则很可能是肛裂所致。
5.果餐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