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陷入现金贷泥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孩子从小就没有正确的消费观,长大后花钱就会大手大脚。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孩子三种不良的消费表现
现在的孩子,确实可以享受到足够的物质,包括随着父母出入各种高档西餐厅、挎着香奈儿新款包包,还可以追逐各种最新款电子产品。尽管,给予孩子优厚物质生活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是,孩子的一些表现还是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金钱的优越感
所谓的“金钱优越感”就是在日常的行为举止中夹杂着一点“我有足够的钱”的情绪,向别人对自己拥有的各种名牌进行夸耀。
这一点,在中学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读名校的比读普通学校的又优越感、住高档小区的比普通住宅小区有优越感、穿知名品牌衣服比普通牌子衣服有优越感、用最新款手机比用旧款手机有优越感、用高配电脑比标配电脑有优越感......
过度的物质追求
不是知名品牌产品不用、电子产品必须要追最新款、新款鞋子推出就将全系不同颜色的都买上一双、iphone+ipad是标配、穿校服的时候必须要配一双好鞋、假期必须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海岛游或者欧洲游......
同学之间比较谁的书包更高级、谁的文具盒更精致、谁的钢笔是定制的,甚至橡皮也要比较谁的更贵更高级。
习惯性浪费
新衣服穿了一两次觉得不舒服就不穿了、用餐的时候点很多菜但是每个菜式只吃一点点、一个人在家也要让屋里灯火通明、生活用品稍旧即换......
孩子的金钱观尚未成熟,作为父母,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给孩子过于丰厚的物质享受等同于让孩子吸食毒品,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物质过度依赖。
来得太容易的物质享受,容易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使得他们不懂感恩、不懂体贴别人;而炫耀和攀比的消费表现,会让孩子变得势利眼、价值取向扭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父母典型的不良消费行为
发妈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缩影,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家长必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奢侈为荣,从众、爱炫耀
孩子对品牌的原始认知,一般来自生活圈,例如家庭、学校。如果爸爸妈妈在购物的时候,都追求名牌、在亲朋好友的交流中话题也是围绕这国内外品牌新款产品、平时交流的时候总是分享一些“无度消费有理”的思想并以之为荣。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模仿大人的生活,并形成“只要有这样的品牌就能受到更多关注”、“用品牌的产品才上档次”、“大家都用知名品牌,自己不用会丢人”等看法。
频繁网购、非计划消费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购物不节制、消费随性不理智,往往就会给孩子留下可以随意消费的印象,遇到喜欢就买,不管是否实用、不管花出的费用是否合理。
像近年兴起的“双十一”、“双十二”这样的“剁手节”,看着一箱又一箱快递回来的商品,孩子的购买欲必然被极大煽动,如果爸爸妈妈没进行必要的引导,孩子就会认为“好划算,多买无妨”、会忽略了“小钱也会积成多”、会忘记购物是需要经过使用性和必要性考量的。
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少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钱是最容易赚的,因为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但是,如此长大的孩子,会习惯别人处处顺着他的意志,他无法学会等待和克制自己,试问,除了父母,谁有义务如此处处顺着孩子呢?其实,即便是父母也是没有这样的义务。
前段时间,有一位杭州的家长在网络上吐槽,说“两万块钱撑不起孩子的一个生日会,心好累”,两万元仅够生日会的包场费,并不包括生日蛋糕等其它费用。试问:这样心累,为什么要花两万多找折腾呢?在家里做个蛋糕难道就不算过生日了?还是只有这样才能有炫耀的本钱?这,都是虚荣心在作祟!
3、这样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不要再用“匮乏教育法”
无论是贫穷或者是富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应该是在心灵上的熏陶,要懂得保持生活的美感,买不起游艇那就买个游艇模型嘛!在现代,如果想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不要再继续沿用传统的、向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等类似的教育口号,孩子内心流动的富足会成为他们最大的财富。
家长可以这样摆脱陈旧的“匮乏教育法”:以分享“因为工作出色而获得金钱的乐趣”取代曾经的“粒粒皆辛苦”、以分享“爸爸妈妈为这个家奋斗所拥有的自豪和满足”取代曾经的“养家多辛苦”、以分享“经过努力的我们都值得富足美好的物质生活”取代曾经的“珍惜花钱”,最最关键的是:要向孩子传递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更多自己想要的美好。
2、要建立理性消费意识
随性的消费让“三大家族”迅速崛起:卡奴族、月光族以及啃老族。所以,爸爸妈妈要掌握好允许孩子花钱买东西的度,让她们知道我们是要买“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也让孩子明辨什么是适度花钱,什么是挥霍浪费。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沦为“三大家族”之一!
3、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别人家有的,我们家不需要一定有;其他小伙伴有的,自己也无需都要拥有;我们最大的底气不是我们现在拥有什么,而是未来我们可以创造什么。
另外,我们消费张弛有度是希望更合理使用资源,但是如果遇到需要我们帮忙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慷慨、要懂得分享,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总结:
无论是哪种教育方法,都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消费行为属于财商教育,爸爸的充分参与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进步。
让我们一起告诉孩子:我们是要买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未来能创造更多、遇到有需要的人我们一样会慷慨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