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牙齿护理需要注意什么?孩子的小乳牙该如何保护?什么东西会在不经意之间就毁掉孩子的小乳牙呢?答案真的很常见却也很震惊。就是孩子平时吃奶用的奶瓶。不正确的用法会发生奶瓶龋,从而毁掉孩子的牙齿······
奶瓶龋是个什么东西?
有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上2岁的时候就开始长蚜虫,更早的10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了蛀牙的情况。真的信让人心痛不已!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小黑牙"。关键是还不好治。
也许你就会据理力争,保持乐观的说——
不就黑那么一点点吗?没关系的。我们小时候3岁之前也没有刷牙的习惯,牙齿也照样好好的呀!再说还会换牙的呀!其实有这样的想法的很多,而且存在着很严重的侥幸心理,殊不知不知道孩子这么小就奶瓶龋真的危害很大!
孩子蛀牙有什么危害?(1)磨牙时期的咀嚼功能降低
牙体缺损,涉及多个乳磨牙时可降低咀嚼功能;
(2)换牙后危害恒牙
加大恒牙发生龋患的风险;同时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还可能让恒牙长出来之后歪歪扭扭,无法整齐。
(3)损伤口腔黏膜组织
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
(4)影响生长发育
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5)影响美观和正确发音
当儿童出现龋齿时,如果是后牙,美观度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是前牙,就会影响美观度,甚至也会因为说话不紧密,平常说的漏风,就会影响发音。
(6)烂牙一颗会“传染”
而且儿童一旦有龋齿,就会被“攻陷”的特别迅速,可以短短几个月就祸害到其他牙齿,所以很多孩子一旦发现有龋齿往往不是一颗,两颗,而且好几颗!
这是因为由于孩子们的乳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很薄,并且钙化程度低,一旦出现龋齿,就极容易波及到牙髓,这时就发展为牙髓炎了。
如果这时候还不治疗,炎症会由牙髓向根尖部发展,成为根尖周炎;最后形成残冠和残根;整个过程快的话,只需半年时间。
所以说,“别被医生忽悠了,反正长大会换牙,不怕的!”这种说法,非常可怕。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对一颗乳牙烂掉置之不理,可能到最后,就发现孩子的口腔内,可以有多颗牙齿同时烂掉。
别侥幸,你的孩子也可能蛀牙!调查显示,中国5岁以下的幼童大7成已经发生了蛀牙。并不是有刷牙、少吃糖就能解决蛀牙的问题。奶瓶的不正确使用其实比糖果要可怕很多。
主要成因是很多孩子有“奶睡”的习惯。妈妈也放任孩子含着奶瓶睡着,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或其他含糖的易产酸发酵的饮料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齿。
当婴幼儿清醒时,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咽喉的吞咽,有效地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幼儿入睡后, 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吞咽功能减弱,口腔的自洁、稀释、 中和作用均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
牙齿蛀牙之后是不可逆的,我们真的应该在蛀牙没有发生之前就把这些可怕的后果扼杀在未发生之前。即使现在孩子的门牙已经有一些发黑,也应该及时处理。免得等蛀牙严重之后再让孩子受苦受累。
除了刷牙,这些习惯才是不蛀牙的关键!
(1)不要让奶瓶成为安抚工具
在孩子可以自主入睡之后,就不要再把奶瓶作为孩子的安抚物品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那孩子的开始萌芽之后,就要慢慢戒掉了。这时候需要全家的人的支持和理解,反则只有妈妈孤军奋战,是阻力很大的。在这个过渡阶段,如果给孩子用安抚奶嘴,也一定要保证奶嘴的干净卫生。
(2) 尽量不要和孩子分享唾液
比如尝一尝是不是烫,这样大人口腔里的细菌不会传给宝宝。
(3) 养成好的口腔习惯
吃完东西漱口,尤其是两餐间有甜食,避免糖分过久停留在牙齿上。
(4) 定期牙齿检查
当孩子开始长牙的时候(不要迟于1岁),就可以带孩子去做牙齿检查了。也让孩子慢慢树立定期需要检查牙齿健康的好习惯。涂氟、窝沟封闭都可以在咨询医生的建议下做好牙齿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