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只管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吗?从宝宝诞生的那一刻起,关于宝宝的健康问题就始终萦绕在家长们的心头,今天吃的有营养吗?昨天觉睡得好吗?奶粉该不该更换了?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有没有及时补充呢?
种种问题,总是会萦绕在家长们心头。眼看着宝宝睡得香长得壮,身体各项指数也都稳稳上升家长内心喜不自胜,但是各位新手爸妈在注意宝宝身体健康的同时有取关心宝宝的心理状况吗?
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鲜少被人提及,但根据世界卫生祖师对健康的定义我们就能了解,“健康”包含完满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并非仅仅是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孩子在三岁之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的心理健康家长们也要尤其注意。
当孩子异常活泼好动,没有一刻能够安静下来的时候,你有想过有可能是多动障碍或是注意力缺乏吗?当孩子沉默寡言拒绝与人交流时,你有想过有可能是自闭倾向吗?当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打人砸东西时,你有考虑过或许存在情绪调节障碍吗?
虽然家长们无法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做出专业判断,也不能妄下评论,但关系孩子的心理问题必要时求助医生,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
对孩子做出正向引导
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孩子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但家长每天面临冗杂的工作以及人情世故,难免会有负面情绪。
这时,家长要切记,回家后避免抱怨工作,别把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待到生活当中,否则会为孩子带来不好的心理影响,不利于积极向上的心理发育。
注意教育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老一辈人较为推崇的育儿理念,所谓“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但暴力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却有着严重的负面作用。
小时候挨过打的小朋友内心难免受到创伤,在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改变。有可能更加偏激、暴躁,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加冷静成熟,就要避免用暴力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与愿违。应当通过正确地教育手段,帮助孩子剖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适应性锻炼
有“暴力”教育方式,相反的就会存在“温室”类教育方式。部分家长害怕孩子遭受伤害,就人为地为孩子撑起保护伞,将外界的一切都阻隔开来,造成孩子生长环境过于单纯。
长此以往,孩子与社会失去接触,容易形成胆怯、懦弱的心理性格,不利于心理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