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天性,妈妈内心会更平和,对宝宝成长也会更好
也不知从什么开始,作为父母最忍受不了的就是自家娃太墨迹、太磨蹭。不但耽误孩子的事,还严重影响了家长的生活节奏。
这不,我们邻居家就有一家三口,儿子今天七岁,一家人原本和谐,可突然就开了锅似的,每个大清早都会吵吵嚷嚷一团糟。
“快点,快点,都几点了”这是妈妈的声音,清晰可辨。
“这墨迹,你们能快点不?一会堵车,上班上学都得迟到”,这沉闷的男中音一定是爸爸的。
儿子的说话声,基本听不到,偶有声音,也是哭声。
赶上周末,作为邻居的我们到时清净了不少,可一般临近中午,催促声会再次响起。
长期以往,导致我这个新婚的人没有要孩子的心事。
一天, 和老友聊天,谈起来邻居家的事。老友表示,这现在已经是一种社常态,其根源,本不在孩子慢,而在父母在浮躁。
1. 孩子是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规律的,他们慢是他们还在想事情,还在观察和思考着生活以及周围的一切新鲜事物。可这些作为成人,早就成了“过往云烟”,不值一提,甚至觉得这些就是在浪费时间。
另外,现在的家长都很忙,各种忙,孩子一旦慢下来,立即就扰乱了大人的生活节奏。比如,一个妈妈已经约好了客户见面,可结果孩子却蹲在上学的路上看一只慢悠悠的小蜗牛。无论妈妈怎么催,他都乐此不疲,并乐在其中,妈妈着急了,自己就呵斥起来,甚至暴跳如雷。
说些“快点,要不迟到了,要不不赶趟了,之类的话。”
其实,这些能是孩子的错吗?孩子就是这样的啊,他们就是在漫不经心中不断寻找着新鲜的事物和对自己的认知的。
可作为家长长期以往下去,除了被父母打乱了自己的成长节奏,还会出现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等等负面特征。当然根据性格不同,还会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的行为特点。
2. 都说现在培养不出人才来。回望过去的孩子们,他们有充足的晒太阳的时间,他们有曼妙的大自然给他们智慧,他们有充分的和周围小朋友打闹嬉戏的机会,他们有大把可以随意挥霍的童年。可现在的孩子们呢?
他们玩的开心吗?他们学的踏实吗?他们生活的幸福吗?他们还拥有感受的能力吗?
过去的妈妈说:儿子,慢点,慢点。
现在的妈妈说:那么慢呢,你能快点不,在这样把你送人了啊。
其实,除了以上两点原因说明孩子慢的原因不在于孩子,还有一项权威的科学数据可以说明:
不同儿童的年龄其生物心理节律、发展及生活环境各有不同。
6岁以前的儿童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为3个半小时。有些发育超前的孩子可以将时间延续到4个半小时。
6-12岁的小学生每天上课的时间最好集中在9∶00---11∶00、11∶30----12∶00。
下午则适合让孩子从事有些兴趣类的学习,比如体育项目或者音乐美术等等。
初中以上的孩子可是适当在下午添加几小时,比如14∶30到15∶00或者16∶00或16∶30这些时间段。
至于吃饭穿衣这些事,完全应该尊重孩子的天生,索性慢生活下来,让他们恢复思想者的特性。允许他们放空,允许他们慢慢的吧形象化与概念化自我连接起来。
这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友,字里行间透着真理和无奈。的确,细细想想 ,孩子本是一张白纸,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急不可耐,成就了孩子们的“标准化”。还真是让人觉得惋惜和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