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力

01-02阅读:435大字

孩子3岁前,老母亲们恨不得赶紧送到幼儿园,好轻松一下。可当孩子真的要上幼儿园了,妈妈们非但没觉得轻松,还更紧张了。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能不能跟小朋友融洽相处?会不会听从老师安排?

孩子3岁前,老母亲们恨不得赶紧送到幼儿园,好轻松一下。可当孩子真的要上幼儿园了,妈妈们非但没觉得轻松,还更紧张了。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能不能跟小朋友融洽相处?会不会听从老师安排?


养孩子真是熬熬熬的过程,有操不完的心。

三岁之后的孩子,进入幼儿园,要开始融入社会小集体,需要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社会力。

社会力,就是与社会接触的能力,包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还有解决事情的能力,它比智商还重要。

慢热的孩子

更善思考和规划

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慢热,和小朋友总是玩不到一起,很怕将来一直如此。

其实,孩子慢热,不一定是坏事。

在一个综艺,叶一茜家的小亮仔,还有刘畊宏家的小泡芙也有参与。

活动主题是几个小朋友到幼儿园当小老师。

刚开始自我介绍时,小亮仔比较害羞。叶一茜透露,小亮仔就是慢热型的孩子,但是一旦打开了自己,他的社交圈子就会变得很广。

而小泡芙妈妈也说到小泡芙是慢热型。但是小泡芙的慢热,是因为到了新环境,需要先观察一段时间。

我们通常有一个概念,如果孩子在一个群体里是很积极的,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人气王,社交能力强,会认为慢热型的孩子,好像社交能力比较弱。但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的相关研究认为慢热型的孩子,更善于思考和规划。

针对这类孩子,家长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多接触公共环境,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报早教班,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带去公园、游乐园等公共区域活动,多接触其他社会群体;也可以在家里办派对,邀请小朋友们到家里玩……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社会力,包涵了一个重要的能力——组织能力,即领导力。

有些孩子表现出很强的领导能力,会组织小朋友们一起玩,会协助老师规范秩序,让其他小朋友跟着他的节奏走。

在上面提到的节目中,有个大孩子带领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就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能临场应变,提出不同的游戏方法,让小朋友们跟着他的指令进行活动。

这个孩子的妈妈,就透露了他们家培养孩子组织能力的一个方法。

在他们家,会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并让孩子来主持。家庭成员都需要发表意见,给各自评星,看下有哪些没做好的。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还能培养责任心,还能让家长孩子反思行为,有利于沟通。

换位思考对孩子非常重要

父母担心孩子不听从老师的安排,表现不佳。其实这也是有办法解决。

那就是角色扮演,也是换位思考的一个方法。

节目中的小朋友充当了一天的小老师,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更体谅老师的不容易。

并且,在帮助其他小朋友的过程,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合作意识,也是社会力重要的元素。培养合作意识,首先是要学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孩子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被帮助的孩子,也能体会合作的意义。

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也能更理解父母的辛苦。孩子主动要求帮忙的时候,家长不要一下子就拒绝,给孩子机会尝试。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的动手能力也会增强。

在孩子帮完忙后,记得要及时表扬,让孩子知道他是被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成就感,会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去帮助别人。

同理,让爸爸们完整带一天孩子,他们就更能理解妈妈的辛苦。

实践,是另一种教育方式

孩子吃饭是一件让家长头大的事情,我们也曾聊过很多次。其实,如果孩子体验了食物得来不易的过程,孩子会对食物就有新的认识。

一位妈妈苦恼孩子不吃米饭,就干脆带孩子去插秧。劳动了一下午,孩子的兴趣依然不减。当天晚上回家,孩子喊腰酸,连米饭都吃得一粒不剩。

家长说孩子不爱吃蔬菜,其实可以带孩子种植蔬菜。自己亲手种的,吃起来分外香。

实践,是另外一种教育方法。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游戏力。

所谓游戏力,除了在玩中学,要换位思考,还有让孩子去体验。

幼儿园就是小集体,让孩子自己在环境中成长比家长口头说多少遍都有效果。

孩子们相处有矛盾会吵闹,这都没事的,因为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有些家长会代替孩子去解决孩子们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不可取的。孩子才是矛盾冲突体的主体,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自己参与,或多或少都有进步。

培养孩子的社会力,注意是三点:

1. 尽量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的机会。

2. 为孩子营造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活动。比如组织派对或者串门的机会,夏令营、冬令营也尽可能多参与。

3. 让孩子多帮助其他人。帮助人的同时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让孩子体会到在合作当中可以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多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孩子的社会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一定会快速提升。

不要因为孩子在特定环境里的表现,就给孩子下一个“未来就是如此”的标签。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家长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给孩子一些培养和建构孩子社会能力的机会,其他的让孩子自然发展。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