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永远有犯不完的错

03-14阅读:361大字

我家孩子十一岁,很快要上初中了。可是这孩子太不懂事,自理能力太差了,啥都不会,大事小事总是不停的犯错。上初中后离家太远了肯定是要住校的,他这样的,一个宿舍八个孩子都是半大小子,谁又肯让谁?到时候可怎么办啊?

我家孩子十一岁,很快要上初中了。可是这孩子太不懂事,自理能力太差了,啥都不会,大事小事总是不停的犯错。上初中后离家太远了肯定是要住校的,他这样的,一个宿舍八个孩子都是半大小子,谁又肯让谁?到时候可怎么办啊?

第一句:孩子犯错很正常,圣人成了圣人之后照样会犯错,何况乎孩子?永远不犯错的,那叫上帝,不叫孩子。

第二句:孩子所“犯”的,哪些错是真的错了?哪些错就只是家长眼中的极具主观色彩的所谓“错”呢?更何况,什么叫“永远有犯不完的错”?一件两件的错便等于永远?一天两天有错也等于永远吗?

当然,有类似“为什么孩子永远有犯不完的错”这样想法的家长,实在不少。家长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孩子真的永远在犯错吗?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是外因:错误的养育方式

人们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我个人来看,这话真是太保守了!家长哪里只是第一任老师?家长简直是孩子未来能走多远、能飞多高的唯一话语权者!家长更是一言决生死直接给孩子施予“好孩子”或“坏孩子”咒语的那个人!若用公式简单表达:家长=上帝(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家长对孩子说,“你不行!”于是孩子就从此丧失了“行的”可能性。

1、包办的太多

包办太多,孩子就丧失了由“不行”到“行”的机会。

咱家孩子又不是孙先生,天生地养石头缝儿一蹦出来就自带神外挂。就算是自带神外挂,孙先生不也万里迢迢去拜名师了吗?通彻于天地的七十二变不是娘胎里带来的本事,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洗小手绢等等本事,也都无法开个神外挂从娘胎里带来。

能很利落的系鞋带,真心不是件容易事。孩子们细嫩而笨拙的小手,至少需要三五十次以上的训练,才能让每一个手指头像跳舞一样默契而灵活。尤其是第一次,会特别特别慢,一根细细的鞋带,这么一弯那么一绕,再这么一绕那么一弯,简直比操作比一幢房子还大的第一代计算机还艰难。这样的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笑眯眯温柔地目光鼓励,以及任时光怎么飞逝都不急不躁愿意等到天荒地老的耐心!

可叹的是,大人是怎么做的?大人早已经忘记了自己幼儿时候像猪宝宝一样笨拙的手指和一次又一次把鞋带绑得一团糟“光辉战绩”。他们只是一个劲嫌弃孩子笨、嫌弃孩子慢、嫌弃孩子不用心,总之就两个字:不行!为了强化孩子确实“不行”这个结论,有些家长们近乎粗暴地把孩子的小手捋开,近乎炫耀地三两下系好鞋带,甚至还会意味深长地再盯孩子一两眼……那潜台词,不忍卒睹!

一件系鞋带的小事尚且如此,其他的呢?

第一次学喝水、第一次学吃饭、第一次学穿衣、第一次学洗澡……桩桩件件无数个第一次,孩子们想要自己学着干点什么的时刻,立马就会被家长们或温柔或暴躁地阻止并且毫无商量余地包圆给代办了。最使人不忍深思的是家长们阻止孩子理由:孩子刚一动筷子,“快别乱碰,会把桌子弄得一团糟!”孩子刚一碰汤勺,“快别乱动,会把弄脏!”孩子刚准备自己学穿衣,“快别添乱,衣服都拿倒了!”——为什么要这么急切的阻止?答案不过三个字:怕麻烦。

是啊,餐桌乱了,后续整理过程又琐碎又费时间,太麻烦;衣服脏了,要换要洗要收拾,太麻烦;孩子自己穿衣服又慢又笨又颠颠倒倒还得重来,太麻烦……家长们全权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真是的因为“爱”?其实不,真相不过是:怕麻烦!

2、看守的太死

爱你=怕麻烦=全权包办!

瞧,这就是大多家长“爱”孩子背后的真相,“怕麻烦”才是家长心里那些个曲里拐弯的、连自己也不曾发觉的真正心思。

因为怕孩子给自己添太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家长们宁可化身超级保姆包办孩子的一切。但是,这包办,往不好听了说就是赤裸裸扼杀、明晃晃阻碍孩子试错和成长的可能性。这样的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真正的爱吗?是一朵云用全部的生命温柔包围另一朵云然后不着痕迹处推动并与他一起前行的爱吗?其实不。不过就是“容嬷嬷”式的看守员罢了,是以爱为义把孩子往废了养的“圈养”。

能“圈养”一辈子么?

有个孩子,高三毕业时候,确实考了不错的大学。然而,原本应当无限美好的大学生活,却成了他的“地狱”。从小到大,他没看过电视、没动过电脑、没用过手机,他也没洗过袜子、没叠过被子、没刷过马桶、甚至连每一顿饭什么该吃什么该喝、该吃的应当吃多少该喝的应当喝多少都是家长全权包办的。他甚至从不曾一个人去过理发店,理完头发他也从不曾付过帐……家里不缺钱,但一家人不看电视、不玩电脑摒弃一切物质欲望与诱惑、杜绝一切时代洪流与信息,全力以赴陪他拼第一流的考试成绩。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可是他没办法适应大学生活。袜子至少得带三打以上,穿脏了直接换新的,至于旧的哪里去了一般是想不起来管的,东一只西一只熏得整个宿舍都是臭袜子味,常常是舍友们打扫卫生时候一簸箕一簸箕端得往出倒。这些生活细事尚能凑合,最无法忍受的是他对这个时代的一无所知。有天有个舍友哼哼周杰伦的一首歌,其他舍友兴趣大发,你一句我一句串了个不亦乐乎,唯独他,傻愣愣连周杰伦名字都没听过——而这件事,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期被无形孤立、被另眼相看的种种负性情绪全面爆发,他不得不休学。

这孩子的情形在现下家族教育中极具代表性。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极端类型是,在小学中学时代被父母管控过于严格,上大学之后直接成了脱缰的野马……这个世界上无数被养废了的孩子,无非都是家长一方想要创造一个特别听话、特别乖巧的“提线木偶”,而孩子既想要释放生命本能的自然欲求又想要积极体验与自然、与人群、与社会之间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切互动。

博弈到最后,绝大多数都是家长大获全胜,而孩子要么放弃自己从此破罐子破摔,要么退行了生命成长的本能,从此什么事儿都不敢去试、不敢去干!

第二是内因:孩子的心理动机

1、动机丧失,从此懒得干、不想干

家长包办的过多、看守的太死,容易导致的第一种后果是:孩子积极向好的心理动机完全丧失——从此懒得干!不想干!

身在职场的我们每天累成狗,工资若十年不见动弹,职位二十年不见动弹,还会有往下坚持的劲儿吗?就算职位时时有升、薪资时时有涨,可老板整天都是谁欠了他八百吊钱似的从不见一句好话一个好脸,一天两天好忍,一年两年的咱还愿意继续干下去吗?朋友圈里有感而发写了两句话得一溜儿的点赞和回复,咱是不是三冬顿觉三春暖?成年人尚且如此需要来自于他人的及时反馈和动态激励,何况小孩子?

小宝终于能把“一”字这一横写得不那么曲曲弯弯了,急忙拎了来兴冲冲给妈妈看。可妈妈一张嘴就是“瞧瞧,这里,还不够好看,下笔不准,收笔不稳……”叭啦叭啦一大堆指点。确实,是好心好意,可孩子以后还有兴趣给你看吗?还有兴趣继续练习写字吗?如此这般,点点滴滴处打击的累积,到最后学习和写作业都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孩子天性里就有的对陌生事物的探索、好奇以及从心而发的热情丧失殆尽。然后,家长在孩子学习、写作业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与督促手段越来越不管用时候便常恨恨地骂,“是在给你自己学,又不是给我学!”事实却是,“提线木偶”式的乖孩子早已经习惯了被家长拨一下才动、不拨绝不动——因为他们的心理机制刚巧与大人相反:反正是给你们学!

正如同我们在职场,所有管理制度、奖惩制度都形同虚设的话,除了您和我这样高度自律又自觉的“傻瓜”会由心而发不去践踏规则之外,天长日久的一盘散沙,整个组织体系会不会瘫痪啊?就连您和我这样高度自律又自觉的“傻瓜”,在一个过于松散和放任的大环境里久了是不是也会不知不觉被“带歪”?小孩子的自律与自觉天然地无法与优秀的成年人比,所以这根胡萝卜和小鞭子要用得好、用得妙、用得呱呱叫,那才叫做“足够好”的家长。

“胡萝卜”是什么?及时反馈+动态激励。

“小鞭子”是什么?从心而发的动力+恰到好处的督促。

一根胡萝卜再加一根小鞭子,是每个人目标坚定、持续向前的标配,而不论这人是成年人或者小孩子。

2、过于自卑,再也不会干、不敢干

家长包办的过多、看守的太死,容易导致的第二种后果是:孩子有可能会过于自卑—— 再也不会干、不敢干!

有个朋友曾托付了个孩子来,让帮忙辅导一下语文。这孩子是个什么情况呢?学习还凑合,生活习惯也还行,个人品行等等也都过得去。就一条,不自信。他的不自信到了什么程度呢?上课时候本来听得好好的,结果老师提问点到了他的名字,他一站起来,原本会的东西瞬间忘得干干净净,脑袋里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不少孩子都有,倒不算严重。这是刚开始的他,发展到后来,课堂上老师一开始提问,不论叫没叫他的名字,他都会紧张到全身发抖、脸色煞白、冷汗直流。他紧张到极点的样子被同学看到,时不时会哄堂大笑;同学们越笑,他就越紧张。孩子们的坚强和坚持有时候真叫人佩服,他这种情况常规的发展就是厌课、厌学什么的。但没有,他一直坚持去学校、坚持去上课……可是,他的挣扎与努力,家长从来看不见,家长眼睛里只有他太多太多的不行和不好!

后来熟悉了,他也肯跟说很多事儿了。他说从小到大所有记忆中,他就没做过哪怕一件让父母觉得满意的事儿,他从不曾在父母那里听到哪怕一句表扬话、肯定话儿。约好跟同学一起做作业,约了谁、几点几分出门、几点几分回家,都得父母决定的才算。他说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二年两门课都考了九十九分,高兴坏了,一口气跑回家给妈妈看成绩单,妈妈拿过成绩单看了看,很严肃地拿来纸和笔要求他把语文卷上丢分的那两个字写五十遍,把数学卷上算错的那一道题写五十遍,然后再在雪白的大纸上写“我粗心、我错了”六个字,写五十遍。

“不自信”这事儿,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不只会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及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甚至会导致孩子慢慢丧失融入集体的勇气或者心理品质反常、性格极度扭曲。

小结:为什么孩子永远有犯不完的错呢?因为大人想要的那个“完美孩子”,永远不是眼面前这个活生生的有缺点的孩子,这二者之间的落差和距离,太大了——如何矫正?只一句:永葆自己的生命激情,把孩子放开,慢慢来。

前进还须三分勇,登峰尚欠一腔情。愿我们的家长能够真正“看见”眼前头这个有许多缺点也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使他们能够有足够安全的心理加油站,动力十足、永不抛锚,永远蓬蓬勃勃朝着阳光的方向。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