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岁前什么“坏习惯”家长不需制止

03-19阅读:324大字

孩子2岁前什么“坏习惯”家长不需制止?当妈的第一年,喂奶、哄睡、夜奶……搞得妈妈几近奔溃,总以为熬完这一年就好了,等孩子大大就好了。可谁曾想,到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你却发现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孩子2岁前什么“坏习惯”家长不需制止?当妈的第一年,喂奶、哄睡、夜奶……搞得妈妈几近奔溃,总以为熬完这一年就好了,等孩子大大就好了。可谁曾想,到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你却发现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2岁左右的孩子,虽然表面看上去像个小天使,可实际是就是个“小恶魔”,小小的人儿却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来折腾妈妈:吃手、扔东西、抢东西……分分钟气的妈妈原地爆炸!

但实际是,这些妈妈怎么都制止不了的“坏习惯”,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坏。因为这些其实都是好现象,说明宝宝的发育非常正常!

扔东西

宝宝乱扔玩具是妈妈们最大的烦恼之一。一旦家长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捡回来的话,可能就更糟了:孩子会变得对扔东西这件事更积极。这是孩子不懂事在搞破坏吗?当然不是了!宝宝在乱扔东西,其实是他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快速发展。

宝宝的运动技能此时也得到锻炼。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宝宝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进一步加强。

扔东西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好时机,家长千万不要忙着阻止。

爸爸妈妈的训斥,会打击到宝宝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18个月后的宝宝,可能会用“扔东西”来表达愤怒。这种情况,体罚或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不可以”,反而会让宝宝很迷茫,甚至会更愤怒。

妈妈应该怎么做?

把易碎、危险的东西收起来,可以准备一个纸箱子、布团或小皮球等一些不易损坏的玩具,让孩子放开了玩。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自然会慢慢戒掉“扔东西”的习惯。

抢东西

不少家长都反映,自家的宝贝自私霸道,特别爱抢别人的东西,别的小朋友都不爱和他玩了,一家人都很头疼。那么孩子究竟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爱抢人东西呢?

孩子出现这样的“自私行为”,是一种极为正常的成长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孩子的自我意识,一般萌芽于1岁,一直延续到3岁。

“以自我为中心”是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只有“我”的概念,做事情常常不知道还有“你”的和“他”的存在。他们认为只要是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就可以拿走,而他们的下意识抢夺,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种自我意识彰显的正常行为。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面对孩子抢小朋友玩具的时候,父母家长也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这个玩具不是你的,如果你想玩,可以问问别人小朋友可不可以借给我玩一下,或者是用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

吃手

吃手,几乎是全世界宝宝的“共同爱好”,而爸爸妈妈们一提起宝宝吃手,就担心得很:孩子小手每天抓这抓那的,一点都不卫生。

的确,宝宝大都喜欢探索,什么都喜欢舔舔摸摸,满是细菌的手,放进嘴里吮吸,当妈的不可能眼不见为净。

而且,除了卫生安全问题,宝宝频繁吃手还可能导致牙齿不美观,影响上下颌正常发育,导致牙齿排列异常,甚至脸型也会出现变化。但是,即使吃手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育儿专家们却提倡家长不要制止孩子吃手,这是为什么呢?

当宝宝感到不安、烦躁、紧张时,吃手会冷静宝宝的心情。

吸手指,能够促进神经功能发展,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的表现。

吃手指的过程可能锻炼宝宝手部的灵活性,把手准确地放到最终也在锻炼手眼协调。

对于孩子吃手,妈妈要怎么做呢?

假如宝宝只是偶尔吃手,并没有造成身体伤害或者造成他不被周围的人接纳,家长并没有必要特意制止。但是,如果宝宝长期吃手或者过度吃手,那么宝爸宝妈们就要及时引导,帮助宝宝戒除吃手的习惯了。可以勤给孩子洗洗手或是准备一些糖果或饼干,帮助孩子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对于孩子一些小的“坏习惯”,其实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宝宝3岁以后,这里说的大部分的“坏习惯”都会自己消失。作为父母,最好的应对方式是理解和引导孩子,给予宝宝更多的爱,陪伴他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