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宝妈来说护理新生宝宝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的,心里也很紧张,不知道在护理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异常情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种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出生后,妈妈对宝宝的一切都特别关心,也少不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奇怪事情,一些常见的还能应付,但是对于一些很少听人提及的,真是都吓坏这些新手爸妈了,那么,今天就根据这些新手妈妈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既觉得常见但是又挺少人提及到的新生儿的生理现象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接下来当妈妈的你有点心理准备,不要盲目处理。
马牙
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奶垫/奶泡
吃母乳的妈妈们会发现宝宝上嘴唇中间会长像茧一样的厚皮,另外上下嘴唇都是白白的,而且那个“茧”以及白皮会脱落,重新长出新的白皮。在这过程中并不出血,宝宝也没有不适感。其实这是为了保护宝宝娇嫩的嘴巴呢,因为宝宝用劲吃奶,嘴唇会和乳头摩擦,这个奶垫/奶泡就相当于是保护膜,这个保护膜还会代谢脱落。
栗粒疹
发现出生的宝宝面颊和鼻子上长有一些小白点,由于出汗过多而无法排泄,使汗腺开口处的皮肤发生了急性炎症,俗称痱子。粟粒疹没什么大碍,而且很常见,大约40%的新生儿都会长粟粒疹,最常出现在宝宝脸颊上部、鼻子或下巴上。有的宝宝只有几个,有的宝宝则可能有很多粟粒疹。 其实这些粟粒疹既不疼,也不会感染,不用治疗,会在两三周后自行消失。
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厘米,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果宝宝脐疝过大,妈妈可去医院咨询医生要不要特殊处理。
容易受惊吓
其实这是新生儿的“惊吓反射”。正常表现为:从熟睡中惊醒,睁开眼睛;身体震颤或是轻微的抽搐;哭闹;两手臂,手掌,两脚,脚趾都(左右对称)向外伸张.此种现象有若受惊一般,是动物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用来应对或防御外界的侵害。待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对外界一般性的刺激逐渐适应之后,就不会这么敏感,惊吓反射即会慢慢减缓或消失,此时约是宝宝三四个月左右。
新生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使控制膈肌运动的植物神经活动功能受到影响。当新生儿受轻微刺激,如冷空气吸入、进食太快等,就会发生膈肌突然收缩,从而迅速吸气,声带收紧,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嗝”声。
妈妈们当你们的宝宝出现以上情况时,不要紧张哦,给宝宝一点时间,慢慢地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就会好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