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烧抽了”怎么办?什么是小儿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这是个光听着就让人心惊肉跳的词。孩子惊厥发作时,错误的处理方式比惊厥本身更可怕,会直接威胁到孩子的生命。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热性惊厥的知识。
什么是热性惊厥?
从医学角度来说,热性惊厥就是指孩子发热时,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部性肌群强制性、阵挛性的抽搐。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抽风”“抽筋”。
高发年龄一般在6个月~3岁,3~6岁发作的几率会明显减少,过了6岁基本就不发作了。
热性惊厥和遗传相关,如果爸爸或妈妈小时候有热性惊厥史,那孩子发作的可能性就比较高。
热性惊厥分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
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
PS:小编在下文中提到的热性惊厥都是指单纯性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有什么表现?
典型表现如下:
四肢抽动、肌肉僵硬
意识丧失(叫名字无反应)
口周或面部青紫
双眼上翻无神或不规则转动
牙关紧闭
严重时口吐白沫
热性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一般在20秒~30秒,几乎不会超过1分钟。
惊厥发作时如何正确处理?
小编在上面提到了,一般来说,孩子热性惊厥发作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会自行停止。
大家不要慌张,可以按照以下几步处理。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移开周围的椅子、桌子以及其他尖锐物品,以免造成二次伤害。但除非环境特别危险,不要轻易移动孩子,就让他待在原地就好。
解开衣领
这样能保证孩子的呼吸通畅,也可以起到一点散热降温的作用。
保持侧卧
惊厥发作时,孩子口腔内会可能会有分泌物或呕吐物,侧卧可以避免分泌物或呕吐物被误吸入器官,导致窒息。
清理口腔
如果孩子嘴里有东西,比如没嚼碎的食物等,不要生拉硬拽,尽量温柔地取出来。
就医时机
等孩子惊厥停止后,再带孩子去医院。
如果孩子惊厥发作了5分钟都没有停止,发作结束后依旧意识不清,或者24小时之内反复发作,要及时拨打120。
这些事千万别做!
孩子惊厥发作时,对家长来说,简直度秒如年,哪怕只是短短的1分钟,也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但是不管怎么心急如焚,孩子惊厥发作时,下面这些事千万别做!
不要扣喉咙
不要觉得孩子惊厥发作时,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是喘不上来气,掏掏喉咙就能缓解。
这么做非但没用,还可能阻塞孩子的呼吸道,导致窒息。开头的那个新闻,就是个沉痛的例子。
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
发生惊厥时,大家总怕孩子咬伤舌头,所以选择往孩子嘴里塞手指、压舌板甚至是筷子、毛巾等。
其实这么做反而是危险的,容易造成损伤、出血不说,还容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惊厥发作时,孩子的牙关都是紧闭的,舌头肌肉也是痉挛且向后缩的,一般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大家别担心。
不要扶坐、或抱起孩子
不管是扶坐还是抱起孩子,都可能导致口腔内的分泌物被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四肢
不要按住、抱住甚至捆绑孩子的四肢来强行阻止孩子抽搐。
因为孩子的抽搐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会与家长控制的力度形成反作用力,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
不要掐人中、虎口
这些行为只会增加孩子的痛感、损伤皮肤,对缓解惊厥没有任何帮助。
不要喂孩子任何东西
不管是水还是药物,一切进嘴的东西都不要喂,孩子惊厥发作时,这么做很容易导致呛噎,引发窒息。
不要使用任何偏方
不管是听谁说的,或谁试过管用的偏方,统统不要试!
小编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宝宝惊厥发作时,家里的老人往孩子嘴里灌开水,最后导致孩子严重烫伤。
退烧药、抗癫痫药
能预防热性惊厥吗?
小编知道,但凡孩子有过一次热性惊厥,那就是在大家心里埋了一颗定时炸弹,所以大家迫切的希望,能有药物来预防热性惊厥。
事实上,目前没有什么药物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
退烧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但是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发烧时还是要注意体温的控制,建议38℃以上就可以使用退烧药了。
对于单纯性的热性惊厥,也没必要使用抗癫痫药物,副作用太大了。
热性惊厥会烧坏脑子吗?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热性惊厥时,就要带孩子去看医生,由医生来判断孩子是单纯性还是复杂性的热性惊厥。
小编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单纯性热性惊厥对大脑没有明显的损害,不会烧坏脑子。
惊厥结束了,孩子该吃吃该喝喝,对大脑发育、智力,都不会有影响。
大家别一听到别人说:“看,xx家的孩子就是发烧后抽风,把脑子烧傻了!”就开始担心。
这种情况通常不是单纯性的热性惊厥,在惊厥之前,脑部可能有就已经有损伤了。
虽然我在写这些知识的时候,是科学且理性的。
但是对于大家来说,真正遇到这种情况时,真的很难做到这么冷静。
当孩子热性惊厥发作时,没有人能理解,身为父母的那种惊慌失措、茫然无助。
那种无力感,不是一句“要冷静,别乱动!”就能简单带过的。
但不管怎么说,小编还是想理性地提醒大家,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要做。
“让孩子安静地抽一会儿”,这不是一句玩笑话。
最后,小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希望所有的惊慌失措,所有的意外,最后都是有惊无险。
当最紧张害怕的时候过去时,抱抱孩子,也请抱抱你们自己。
谢谢自己,用正确的方式守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