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偏执敏感期

05-22阅读:902大字

家长这三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敏感,家长别踩雷区,试试这三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让家长非常的头疼,如果你以为这是青春期那就错了,小小的娃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家长这三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敏感,家长别踩雷区,试试这三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让家长非常的头疼,如果你以为这是青春期那就错了,小小的娃就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家长会觉得孩子太难带或是孩子太不听话,其实对于小孩子而言,他们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敏感期,处于儿童敏感期的孩子,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会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父母可能对孩子的语言敏感期、书写敏感期等较为了解,因为这些阶段的孩子外在行为变化会比较明显,家长也能理解。但是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其中一个敏感期很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孩子的偏执敏感期。

从小就是个温柔可人的小公主,最近却强悍起来秒变“女汉子”,经常和父母对着干。就像前些天她口渴想要喝水,妈妈给她倒水她不干,一定要自己倒才行。妈妈怕烫到4岁的女儿,坚决反对,居然大哭大闹起来。

看着孩子满地打滚地“撒泼”,宝妈真是气愤又无奈。明明是为了她好,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不听话呢?难道叛逆期提前来了吗?

同款孩子:娃突然从乖宝宝变成 “小恶魔”

类似这种行为,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各位家长纷纷吐槽——

什么是娃的“偏执敏感期”?

如果在一个阶段内反复出现类似的举动,那孩子很有可能是进入了“偏执敏感期”了,并不是叛逆期提前到来。

通常从两岁开始,爆发的高峰期在3到4岁,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开始逐步分化,常常会不听从父母的建议和指令,变得非常固执已见,有时候甚至出现反抗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偏执敏感期”。

进入偏执敏感期的孩子,会出现如下显著特征:

语言表达上:喜欢说不、我就要;

亲子关系上: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跟家长合作,甚至故意跟家长作对。

行为模式上: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靠,衣食住行都不愿意听从家长的主张,更不想有求于人,认为自己凡事都可“盘”。

不被认可后:感到委屈、失望,通常用哭闹的形式来反抗。

处于偏执敏感期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发展有限,无法去较为全面的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被拒后情绪反弹得比较厉害,要么争吵,要么哭泣。

对待“偏执敏感期”的娃,家长常常踩“雷区”

面对性情大变的孩子,家长也经常方寸大乱,并会在应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时陷入种种误区。

第一种,对孩子所有说“不”的事情,坚决服从,完全照办。这其实是溺爱孩子了,可能以前家长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进入偏执敏感期后也没有察觉出来,还是一如既往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固执,也不懂得变通。即使孩子已经过去了偏执敏感期,这种根深蒂固的固执还在,这就成了害孩子了。

第二种,一味打击孩子的这种变化,甚至打骂孩子。当父母粗暴的育儿方式遇上孩子的偏执敏感期,往往会分分钟上演“火星撞地球”。

孩子越被打越不服,越不服越坚持,亲子关系被严重破坏,到最后,孩子真的就会变成“为了和父母对抗而对抗”,即使看清了事实也不愿意回头了。

第三种,轻易下结论,给孩子贴上“任性,不听话”的标签。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偏执敏感期知之甚少,意识不到孩子的这种变化,就容易在气急败坏之下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感到自己的行为不被理解,会有“破罐子破摔”之感,索性加大力度和父母对着干,这就违背了偏执敏感期的初衷了。

偏执敏感期也有初衷吗?当然有!每一个儿童敏感期都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偏执敏感期来源于孩子日益爆棚的自我意识,这个阶段“脱敏”的好,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

如果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让他屈服,压制打击,他的反抗可能就会更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

父母该如何应对娃的“偏执敏感期”?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对待孩子的偏执敏感期,建议家长这样去做。

1、 理解孩子的情绪

理解万岁,对于偏执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的情绪,引导其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学会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如肢体语言、眼神、孩子的朋友圈状态等读懂孩子当下的情绪,然后根据孩子情绪的产生原因去帮助并引导孩子。

2、 灵活处置孩子的需求

热水壶明明很烫,可还是坚持自己去倒水,家长和孩子讲大道理也根本讲不通。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将壶里的水倒空,然后尝试让孩子去轻轻地碰一下,了解水有多烫,这就比较有效。而面对并无危险,也不涉及原则的事情,比如孩子要穿哪个颜色的外套去上学,就随他去吧。

3、 不因孩子“坚持”的后果而责备

孩子眼中的“坚持己见”,在大人那里很多时候就是顽固不化的代名词。但即使事实如此,家长也要“看破不说破”,不要因为孩子坚持的后果而责备他。比如说“我早就和你说过,你自己搞不定的。”而是要说“没关系,妈妈来帮你。”这个时候的帮助比讽刺孩子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不要因为孩子处于偏执敏感期而错判孩子,独立成长肯定是一个优点,家长不要剥夺娃的这个权利。只是更多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冷静下来,尽量配合孩子的“表演”,让他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最终收获一个自信满满,有主见,有思考的孩子!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