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睡觉还喜欢啃手指是怎么回事?

05-12阅读:500大字

闺蜜家的宝宝3岁了,平时非常的活泼,精力也很旺盛。本来喜欢玩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可以小宝宝到了晚上也不愿意去睡觉,经常是玩到很晚,还不情愿去和妈妈睡觉。闺蜜只得陪着一起,平时闺蜜还要上班,经常是顶着熬夜的黑眼圈精神恍惚一整天。

闺蜜家的宝宝3岁了,平时非常的活泼,精力也很旺盛。本来喜欢玩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可以小宝宝到了晚上也不愿意去睡觉,经常是玩到很晚,还不情愿去和妈妈睡觉。闺蜜只得陪着一起,平时闺蜜还要上班,经常是顶着熬夜黑眼圈精神恍惚一整天。

时间久了,闺蜜觉得这种作息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也是不健康的,但此时却发现,想要更改孩子作息真的很难。

其实,宝宝不按时睡觉是在幼儿期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相信会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是很普通的现象,完全不涉及到问题行为的。如果孩子晚上不睡觉还爱啃手指,家长得认真对待,这是“问题行为”,那么什么是行为问题呢?

什么是“问题行为”

很多家长对于这问题并不是很了解,认为这是很常见反应,不必做过多的关注,但是实际并非如此,这些行为同样值得引起关注。

问题行为指的是宝宝的行为超出了相对应的年纪该有的行为方式。比如说不善于与同伴交往,思维能力比较弱、容易紧张等等。虽然常见但是其影响却不能被忽略。

那么问题行为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对于有代表性的几种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孩子问题行为的几个表现

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有些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却并非正确的。家长们留心观察,自家孩子也许有这些行为,但却被自己忽视了。

1.很容易被不同的事物分散关注点

有些家长认为当孩子长大了这种关注能力自然会提升,其实不然,这种关注点维持时间短是要在幼儿期就要进行改善的。

2.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

对于儿童的营养摄入是关注的,所以在孩子出现这些不正确的饮食习惯时,是要多加注意的,这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的。

3.遇到不熟悉环境很胆小,容易焦虑

有的孩子在家人面前会表现的很霸道,但到了陌生的环境里又会很胆小,分离焦虑表现得十分明显。甚至会因此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病症反应,比如说肚子痛、头痛等。

4.喜欢啃手指

凯凯今年4岁了,妈妈说他平时不爱吃糖,但牙齿却非常不整齐,还有龋齿。我了解后发现,凯凯一直有吮吸手指的习惯,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这是造成他牙齿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却常常被家长忽视,认为小时候谁还不啃手指呢?

虽然大部分孩子都会有这种行为,但是如果是4岁之后还有这种状况的话,就是不合适的了。并且也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状况。

5.不愿意听到别人的批评

当自己做错事时,不接受家人或者其他人的批评,会表现的很抗拒,甚至有顶撞的语言行为。这时候家长就要重视起来了,可不能视而不见。

6.不愿意入睡

有相关数据表明,中国的孩子存在睡眠问题的比重大约有四成左右。这与孩子容易兴奋的特质和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这些孩子的“问题行为”在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这样的状况时,要及时进行干预的,这样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家长该怎样对待孩子这些问题行为呢

为孩子创造融洽的环境氛围家庭环境是否融洽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持续其一生。所以家长为孩子创造有爱的、友善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行为养成是很有帮助的。当家长专注的做事时,孩子也会对这种行为方式又概念,也会模仿着安静下来。

不过分纵容、溺爱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问题是家长不可退让的,这对于孩子的行为规范是很重要的,让孩子知道哪些部分是不可以做的,比如挑食的问题,家长是可以通过干预进行改善的。

还有些家长会选择追着喂饭,尤其是长辈带孩子,这样的溺爱对孩子的行为发展有弊无利,一定要引起重视。

多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更自信家长要对孩子多说爱,这样孩子会比较有安全感,在短暂分离时也不会过于担心自己被抛弃,会比较容易接受新环境。同时,也让孩子更加自信,对于指正自己的言语也更加容易接受。

我常跟大宝说“我爱你”,他也会这样回应我,有时还会说,妈妈,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吗?我回答说,是的,我亲爱的孩子。我们80、90后在小时候很少跟家长这样聊天,亲子关系也不尽融洽,所以长大后很多人跟父母沟通少,甚至不知道说什么。主要是由于一直没有这种习惯养成,长大后很难改变。

采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在方法引导上不要过于生硬,讲大道理更是不可取。家长通过孩子易接受的点进行引导。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家长要回想下自身的做法是否为孩子做了错误的示范,改正自己的行为偏差为孩子营造健康的环境。另外,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家长的耐心和态度很重要。

“宝宝不睡觉,还喜欢啃手指?”可能是“问题行为”在作祟,家长要重视起来了。相信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用心呵护和教育的。但老话说,“树不修不直”,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这些问题行为时,还是要及时跟孩子做好沟通,并且正确引导才好。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