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06-17阅读:3787大字

端午节也叫、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在古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日子,在各地端午节也会举办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下面来了解一下河北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1

河北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抬五龙爷

河北邯郸市成安县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抬五龙爷”活动。这项活动是为了祭奠惩恶扬善的“五龙爷”而举行,目的在于倡导子孙遵守孝道、乡邻和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高赞惩恶扬善。该活动一共历时三天。第一天是“迎五龙爷”,第二天各地联欢。第三天“送五龙爷。

挂长命缕、天师符

长命缕又名百岁索、续命缕、合欢结,用五彩丝线编叠,拴在儿童手腕、脚腕或胸前,俗传五色线代表五个方位神圣,能辟邪除瘟,锁住小儿性命。与其类似的活动称挂香包、带香囊,用各种彩色布缝成三角、菱形、心形、桃形及蛙、蝶、鸡等动物形象,内装香草、丁香、雄黄等香熏料,挂在小儿胸前,俗信可以避瘟除病。保定地区还流行“用红布做成兜肚,绣上蝎子、蛇、蜈蚣、癞蛤蟆、壁虎‘五毒’图形,以避瘟祛毒。有的用红纸剪成亚葫芦,标上‘五毒’图,贴在大门上”。(《满城县志》852页,康景文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天师符是装饰性辟邪物,有钟馗像、辟五毒符咒、朱砂印等内容,一般由画坊印制,节前出售。较大寺观的僧道节间也自画一些灵符,分送施主。

河北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艾草浴和制蛤蟆墨

艾草浴即用泡艾之水洗脸、洗眼。白洋淀一带渔村则用艾叶和花椒水洗脸。宽城县一带在“端午清早,大人小孩儿都到河边洗眼睛,俗信洗后一年中不得眼病。

挂五色线

五色线是由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组成,都是给小孩戴的。五色线的佩戴时间是有讲究的,河北这边是五月初一佩戴,端午节那天把五色线扔到河里冲走,寓意把疾病冲走,身体健康不生病;如果端午节那天,河里没有水,就继续佩戴,直到下雨的时候河里有水为止。

挂艾草菖蒲

悬艾叶菖蒲用以驱瘟辟邪,它和屈原之祭似乎无关,却是民间自发的应季养生健身之道。俗传五月是恶月、五毒日,是阴气初起、阳气正盛、阴阳相争的多变之月。此时,还寒乍暖,百虫蠢动,某些瘟疫疾病可能流行。艾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类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祛寒湿、暖子宫。燃干艾可以驱蚊蝇。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效。 人们用艾蒲驱瘟辟邪也是行之有据的。冀北地区端午日除“拔艾蒿(并取些夹于两耳上)悬于门框或炕边,还要采桃树条、山枣棵挂在门口、窗框、墙头等处。在门、缸、盆、屋檐及室内等处,贴挂纸葫芦,有取祝丰收之意。

挂纸葫芦

由于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端午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石家庄会在端午节当天,把纸葫芦挂在门口。传说在端午节这天,神仙会把仙药放在门口的纸葫芦中,这样一来,家中的人就不会生病了,即使有病毒,也被门口的葫芦挡住了。葫芦的颜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吉祥,同时也预示着家中吉祥如意。

2

河北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河北的粽子是三角形的,里面的馅大多是黏大米、黏小米、黏黍米,里面还会放一些秋天豆角中的豆粒,很香很好吃。

吃炸糕

河北安新白洋淀在端午节这天会吃炸糕,依水而居的白洋淀人没有田地,出门就是水淀,芦苇荡和荷花地。他们每天睁开眼就是织席和治,没有过节的概念。可每年端午节大清早,街上的早点铺早就排起长队。他们一遍遍教着孩子“端午吃炸糕,老人小孩不摔跤”的老话,扯着大人衣角的孩子们牙牙学语记在心里。当捧着炸糕敲开长辈的门,叮嘱他们记着吃炸糕。

樱桃

原来端午节吃樱桃,是为了避免误食苍蝇。石家庄的集市,在端午节前后除了卖粽子和粽子材料最多外,卖樱桃的小贩也不少,场面很壮观,也很有过节的气氛。

河北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