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经过
一二九运动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党政府的一种反抗,也是我们年轻的学生们对于爱国的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此次运动的开始是北平各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在中共地下党的策动下,召开联席会议,秘密成立“北平大中学校抗日救国学生联合会”。选举北平市立女一中18岁女学生郭明秋(共产党员)为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学生姚依林(共产党员)为秘书长,镜湖中学学生孙敬文为总交通,东北大学学生邹鲁风为总纠察是,燕京大学学生黄华为总交际。实际领导人为中共河北省委巡视员林枫、中共北平临委学联党团书记彭涛(辅仁大学学生)和黄敬(北京大学学生)。12月3日北平学联召开会议,决定联络各大中学校,发起大规模请愿。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动员全国对敌抵抗,提出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华北为核心的9项政治纲领,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团结全国各界民众,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此时传来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2月9日成立的消息,于是学联决定将请愿活动定于12月9日。
1935年12月9日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在北平西直门外进行抗日演讲
1935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学生黄敬在北平天桥地区电车上演讲
12月9日,他们成立了指挥部,姚依林和郭秋明指挥,孙敬文当交通,黄敬在游行队伍中指挥,指挥部设于北亚咖啡馆,而彭涛则作为此次游行的幕后领导人。由于游行学生主要来自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他们计划从这两所大学出发,逐渐壮大队伍,但不料当局关闭了西直门,于是游行学生未能按计划进城。后来东北大学学生前往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所在地中南海新华门门前,向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请愿。请愿代表向国民政府提出六项要求:
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反对一切中日间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应付危机的外交政策; 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停止内战,立刻准备对外的自卫战争; 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何应钦的代表和学生进行了对话,拒绝了学生打开西直门让清华、燕京学生进城的要求。学生随即开始大规模游行,队伍经过各学校时,不断有学生冲破封锁加入队伍,人数扩大到六七千人。队伍至西单和东长安街时遭到军警木棍、鞭子、水龙、大刀的攻击,百余人受伤,30多人被捕。被阻挡在西直门外清华、燕京两校学生,辗转赴阜成门、西便门,但因所有城门关闭未能入城,便向围观市民控诉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指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12月14日,北平的部分报刊登出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将在16日成立的消息。12月16日,北平学生再次在天桥集会,抗议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学生无畏的抗日救亡运动使得“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
清华大学教授张申府支持学生请愿,1936年2月29日被当局逮捕,5月被冯玉祥保释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