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补脾土
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次数:300次。
注意: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2
清大肠
位置:食指外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次数:200次。
注意: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3
清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板门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桡侧缘着力,从掌根部直推向其拇指根部。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
次数:200次。
注意: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4
清心火
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次数:100次。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