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生性外向,擅长交际;有的孩子性格内敛,不太喜欢主动与人交流。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1 .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用眼睛,更要用心灵去观察;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外在表现,更要看到孩子的内心深处。
要帮助孩子提高社交技能,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和别人互动时的表现,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和孩子进行讨论,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何学会与人相处。
2.关注情绪
情绪的管理能力其实是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孩子在社交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很多时候是由情绪驱使。当孩子能够正确地面对、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时,他们的社交行为会更加友好,更受同伴的欢迎。
因此,父母平时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关于情绪的话题,和他们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开心、什么情况下会不开心、有负面情绪时该如何表达自己。如果父母能够经常为孩子解释不同的情绪和它们的起因,孩子也就能更好地管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3.设定规则
孩子需要了解家长对他们的预期。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设定规则,他们的行为自然会没有边界,但是,如果设定了明确的规则,并向他们解释清楚设定规则的原因之后,孩子就会慢慢懂得尊重规则。
有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是一种很不受欢迎的社交行为。这种情况下,需要父母给孩子制定规则,建立一个行为框架,明确指出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用规则引导孩子正向的社交行为。当然,父母要注意强调规则中积极的一面,不要让孩子觉得被管束得失去自由。
4.提供机会
社交技能的提高,需要有更多尝试和锻炼的机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平常多鼓励孩子和别人一起玩耍。
此外,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些有益的社交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和别人共同完成某个任务。让孩子们在玩之前先一起做些家务,也是教导他们团队合作的好方法。
5.以身作则
孩子是先从家里开始学习社交的,在和小伙伴交往之前,孩子的社交对象首先是家庭中的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言谈举止,会对孩子日后的社交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身教大于言传,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为孩子做出自信、友善、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行为典范,孩子才能够从中汲取到提高社交技能的养分。
6.不贴标签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害羞或缺乏安全感,那也无需给他们贴上这样的标签,并逼迫他们去改变。正确的做法是,发现他们在社交中感到焦虑的时候,与他们一起面对内心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孩子,这种恐惧是可以被克服的,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