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晚上不睡觉被爸爸掌掴,还说“多打就睡了”,网友:不配当爹

04-15阅读:88大字

孩子生下来之后到底该如何教育?有的主张讲道理,而有的人则决定棍棒出孝子,小孩子就是要打,打了就听话了。那小孩子真的能打吗?

原标题:婴儿晚上不睡觉被爸爸掌掴,还说“多打就睡了”,网友:不配当爹

文|全文共2073字,阅读时间约3.5分钟

婴儿不睡觉、不听话,就要打吗?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育”,心理上的滋养,才是孩子成年后最z大的底气。

当妈妈以后,经常会遇到孩子不睡觉的情况。对于那些拥有“睡渣宝宝”的妈妈们来说,孩子从婴儿时期,一直到幼儿园甚至是小学,可能哄睡一直是自己的心头“大患”。

但无论要哄多长时间,换多少种哄睡方式,即使宝妈已经很烦躁,也会耐着性子陪娃,最多就是会放弃哄睡这个环节。但前段时间有位爸爸的做法,却是让人神共愤。

一位爸爸在育儿群中晒出了自己掌掴婴儿的一段视频,并配文字“晚上不睡觉就得打,多打打就睡了...”。不仅如此,还有往孩子脸上扔瓜子皮的视频,看完他的行为后,网友们都说简直是没人性,不配当爹!

据说这位男子已被警察带走,所幸孩子没有受伤。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宝宝皮肤外观的伤害,谁又能知道他的这种恶劣行为,会对这么小的婴儿造成多深的心理阴影呢?你知道吗?婴儿也有记忆的。那也许会有家长说,如果不管,是不是把孩子惯坏了?我们今天就从这两个方面,跟大家剖析一下,也给新手爸妈们一点照料婴儿的心理方面的指导。


婴儿有记忆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几个月的婴儿哪里有什么记忆,只要孩子没受伤,应该就没有大碍,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人类大脑的发展情况,相信大家在很多的育儿文章中都读到过。胎宝宝时期大脑就开始快速形成并发展,从出生到三岁,是大脑发育的巅峰时期。

而大脑中负责掌管记忆的“海马体”需要到四五岁方能发育成熟。这就导致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在至少三岁之前的记忆是模糊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

然而人类记忆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能够被记起来的部分,受我们意识控制的记忆,属于“外显记忆”;

2、记不起来的部分,则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也就是属于“内显记忆”。

换言之,内显记忆是内化的部分,虽然可能记不起来,但已经和我们的大脑融为一体。现在提倡各种早期教育,认为在孩子三岁之前,学什么都很快,都很好接受。因为此时正在经历敏感期,是接受新鲜事物,促进大脑神经元发展的最佳时期。

如果说孩子在三岁之前接受到的种种信息,都会被淡忘掉,消失不见,那么这些早教的意义何在?因此,孩子三岁前的记忆非但没有消失,而是更深地植根于大脑之中。

对于小月龄宝宝而言,他们看似懵懂无知,但外界的一切刺激都会引起他大脑的飞速运转。有人说,两个月的婴儿就会“看人眼色”,要人抱,要人哄,不然就会哭闹。也有人说,当宝宝这样时,一定不要及时满足,可能会惯坏他们。

你觉得小婴儿会被惯坏吗?


婴儿会被惯坏吗?

去年一则训练孩子自主入睡却导致6个月女宝宝被捂死的新闻,相信不少宝妈还记忆犹新。当那个女宝宝翻身被压住口鼻,大声哭喊求救却无人问津的时候,她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黑暗和恐慌。

也许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面对孩子哭闹,那些认为及时抱娃哄娃就会惯坏孩子的人,会引起宝宝同样的痛苦感受。

婴儿从出生到六月龄,属于她人生中的“共生期”。此时婴儿处于极端自恋的阶段,认为自己和妈妈,甚至整个外界都是一体的。当她哭闹,寻求安慰、拥抱、哺乳时,需要立刻马上得到回应。

而此时家人如果选择忽视孩子的感受,任由孩子哭闹,等到她筋疲力尽后再抱起,其实已经让孩子的内心跌倒了谷底。她虽然不会表达,不会说话,但不代表她没有感受,那种深深的无助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

所以婴儿会被惯坏吗?并不会,小宝宝只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对外界产生信任,感受到平和。在充足安全感的保护下,才能有力量去继续探索这个世界,找到真正自我的存在,做到独立,完成和父母的分离。


看见孩子,治愈孩子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父母可以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别用自以为是的“正确道理”限制孩子。

孩子哭闹的声音往往会激怒父母,尤其是在大人心情不佳的情况下,那一声高过一声的哭喊犹如点燃炸药包的火苗。记得二宝有次因为掉了一张小玩偶,就在地上撒泼打滚,当时娃爹正在厨房做饭,以为哄两句就可以了。

结果孩子却越哭越凶,娃爹大喊道:“别再哭了,要把人烦死了!”

我回家后询问二宝为什么要那样哭闹,孩子说:“我只是想让爸爸抱抱我。”看着孩子委屈的小表情,我们也跟着一起难受。

我们常常认为孩子的哭闹是无理取闹,是在没事找事。究其根本,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看到孩子的需求。

孩子能有什么高要求呢?无非是期待爸爸妈妈的关注。孩子0岁也好,3岁也罢,即使是13岁,他们所想要的也只不过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

如果在婴幼儿时期能感受到足够的温暖、安全、快乐和满足,这种美好的感受会一直伴随着孩子。而这种无意识的内隐记忆,也会牵动着孩子的人生走向,让他同样成为一个温暖有爱的人。

本内容、图片由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