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老人步入晚年后不受待见?年轻时种的“果”,不能怪儿女

06-03阅读:9794大字

收藏文章
都说老人是“老小孩”,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需要家人的陪伴与爱护,为此有些老人还会特地装病让子女在公司和家庭中来回奔波。说父母与子女是渐行渐远的过程,但他们毕竟是生养我们的人,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我们只剩…

原标题:为何有些老人步入晚年后不受待见?年轻时种的“果”,不能怪儿女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一句多么浪漫而深情的告白,也让许多父母和子女为之动容。

但现在生活中,并不都是如此和谐的景象。关于养老的问题,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些老人身体健康、有退休保障,还能帮助子女带娃,往往很受欢迎;也有些老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受子女待见,结局也令人唏嘘不已。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不是在所有家庭都适用

80岁的张大爷,育有三个子女,自从老伴去世后,他就一直独居。

他白天经常坐在小区里晒太阳,有时他和邻居们聊聊天。闲聊中,邻居表示: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老了就应该去子女家一同生活。

提到此事,张大爷却生气地说:孩子们不孝顺,都指着老人帮照顾小孩,收拾家务,或是“盯”着老人的退休金。而且像他这样有三个子女的,他都不知道该去谁家,干脆在自己家里最舒服。

到了节假日,孩子们愿意过来看看就买些东西,自己做点吃的,也图个清静、省心。

话虽这么说,但张大爷心里也知道,自从老伴离开后,他和子女的关系也日渐疏远,他也说不清楚到底因为什么。

为何有些老人在步入晚年后不受子女待见呢?

同为老年人,为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待遇”呢?其实这几类行为,确实会消耗子女亲情,老人心里得有数。

●老人年轻时种的“偏心果”,晚年也不能怪儿女

在多子女家庭中,有些老人难免会出现偏心的行为,正所谓: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晚年时被子女责怪,也是情有可原的。

●思想老派,在家总是倚老卖老

有些老年人思想比较老派,讲究“一家之主”的权威感,子女们往往被约束,所以很难相处到一起。

●年龄越大脾气越暴躁,听不得儿女的“真心话”

不少老年人的思想比较固执,年龄越大脾气越暴躁,根本听不进去子女的“真心话”。

哪怕明明知道自己说得不在理,但也还“嘴硬”,有时候还会用长辈的派头压人,子女拗不过,难免会产生分歧。

●像老小孩一样,用不恰当的方式过度寻找存在感

都说老人是“老小孩”,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需要家人的陪伴与爱护,为此有些老人还会特地装病让子女在公司和家庭中来回奔波。

可老人越是这样,往往越不得方法,令子女觉得心累。

●平日里过分节约,却将钱不花在正地方

老人与子女的金钱观、消费观也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生活方式,两代人无法硬融,所以变成各过各的。

有些老人平日里过分节俭,给自己买吃的喝的都不舍得花钱,但却总爱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花在一些“智商税”的东西上,再加上他们干劝也不听的行为,难免会让儿女感到无奈。

每个人都有步入晚年的时候,家长与老人相互理解才能和谐

虽然说,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年轻人存在着种种差异,但毕竟谁都有老的时候,现在父母的样子,恐怕就是未来你的样子。

无论从给自己孩子做榜样的角度,还是从至亲至爱的感情出发,年轻的家长们,都要多些对年迈父母的理解,才能够使家庭稳定和谐。

为人子女,面对年迈的老人究竟该怎么做呢?

首先,多陪伴、多沟通

作为子女,看着父母一天天变老,我们不应该期望改变他们的脾气秉性,而是多些理解、包容,多些陪伴与沟通。

其次,尝试理解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并做出积极响应

父母的一些节俭的行为,保守的思想,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也不一定是坏事。比如勤俭养德,这往往是需要年轻人学习的。

最后,对待原则性问题要勇于说“不”

至于父母强加干涉子女的生活,或是存在着错误的育儿观念等原则性的问题,子女们还是应该说“不”的。

虽然说父母与子女是渐行渐远的过程,但他们毕竟是生养我们的人,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我们只剩归途。孝顺父母也只在今生今世。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