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家暴更可怕的,是“打击式教育”,做父母的最好看看

06-22阅读:3609大字

收藏文章
像宋丹丹这种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在短期内或许你没觉得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当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平时父母所说的“你很没用”、“你是废物”等负面词汇,从而越来越怀疑自己,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原标题:比家暴更可怕的,是“打击式教育”,做父母的最好看看

儿子放学回到家,高兴地跟妈妈讲:“妈妈,我这次语文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不屑地回应道:“先别得瑟。你知道你总分年段排名多少吗?”儿子顿时哑口无言。妈妈扯着嗓子说道:“总分年段210名。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我都替你不好意思。还不好好去反省反省!”

以上的情景你是否似曾相识呢?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不能夸,一夸就会骄傲。只有在不断地打击下,孩子才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于是,大人总是时时提防着孩子犯错,担心一放松孩子就会失败。而孩子在这种高压的控制下,常常内心充满无肋感,每天战战兢兢地过日了。

这种打击式教育的能让家长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父母期待孩子成为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父母若以正面的信念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会成为什么。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该实验请来两位水平相当的老师,并找来了两组学习一般的学生。要求这两位老师分别给这两组学生教授相同内容的课程。在教课之前,其中一位老师被告知,他很幸运地分到了一组天资聪明的学生。而另一位老师则被告知,他分到的这组学生智力一般。

一学年结束后,实验者发现,被告知“聪明”组的学生比“一般”组的学生成绩上整整领先了一年。

实验的结果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显然是由于老师对学生具有不同的期待值导致的。简而言之 ,由于老师对学生具有不同的偏见,便产生了不同的态度,从而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正如实验中所看到的,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传达给孩子的则是,“笨死了、”“你很没用”等负面的、消极的感受。

宋丹丹对自己的儿子巴图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宋丹丹在参与《向往的生活》节目时,带上了自己的孩子巴图。节目当中,宋丹丹一直不停地打击巴图。她先是埋怨巴图不会生火。接着,当巴图和大华搭建鸡窝时,宋丹丹又是一番数落。同时,宋丹丹还不时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大华,说其聪慧能干不止,然后甚至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当众说"我生了个废物"。

像宋丹丹这种打击式的教育方式,在短期内或许你没觉得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但当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平时父母所说的“你很没用”、“你是废物”等负面词汇,从而越来越怀疑自己,渐渐的迷失了自我,变得越来越自卑。

二、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

当你被问到:“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是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回答呢?许多人会说教育的最好时机应该是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然而,家庭教育专家沈奕斐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

沈奕斐曾在节目中谈到,她的大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女儿小时候跟她出门时,路上遇到认识的亲朋好友,她会跟她的女儿介绍这位是谁谁谁。然而,女儿总是低着头不好意思打招呼。沈奕斐从没因此责怪她。有次出门又遇到一位朋友时,她还是照样跟女介绍,这天,女儿居然小声地喊了一声:“阿姨好!”回到家后,她马上对女儿予以肯定,夸女儿今天很有礼貌。从那以后,女儿逢人都会打招呼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生活中,没有哪个人会喜欢被批评,也没有哪个孩子会在批评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当孩子做对事时,及时有力的鼓励,才会使孩子的行为得到强化,从而愿意继续努力。同时,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三、当孩子犯错时,批评也要讲究技巧

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时,许多父母会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对孩子又吼又叫:“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怎么屡教不改?”“你到底有没有长脑子啊?”家长试图会批评、打骂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那么,正确的批评方式应该怎么做呢?

1.只谈当下,就事论事

许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客观的描述现在发生的事,就事论事。

2.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

当孩子犯错时,有些家长不会场合,大庭广众之下就对孩子各种指责,甚至使用有辱人格的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这样做只会令孩子反感,即使知道自已错了,也会为了面子跟父母抗争到底。

3.使用暗示

孩子犯错时,许多时候不是故意的。家长这时要是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而不是直接批评他,孩子往往能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也会主动去纠错改正。

结语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人喜欢被打击。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教育的艺术。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