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大家小时候,都有过关于辈分的烦恼,明明是眼熟的亲戚,但怎么想也想不起应该怎么称呼。
更要命的是,有些亲戚年龄和辈分相差太多,看着是自己的同龄人,实际上却是长辈,一些传统守旧的村落中甚至有“八岁小孩是六旬老翁的爷爷辈”的奇葩现象。
最近,网上就有一对舅舅和外甥意外走红了,被称为
“最萌辈分差”。
他们的奇特之处在于,两个人年纪差不多,都还是小宝宝,更是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里上课。
不止如此,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
年龄稍长的外甥还得给自己的舅舅喂饭
——虽然整个场面看起来很像是哥哥在照顾弟弟。
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解释辈分也是件相当麻烦的事。
中国人论资排辈由来已久,这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的影响。“辈”即“辈分”,这是中国宗法社会形成的一个传统。
“辈分”又称“辈份”,《辞海》释义“家族、亲戚等的世系次第的分别。
想要让孩子明白辈分,首先就要回答孩子的一个疑问:我从哪里来?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对自己来源的困惑,当然,家长们的解释也是花样百出,什么垃圾桶里捡来的、树上结的果子、充话费送的……
事实上,想要让孩子理解辈分,家长就要让孩子知道,他是爸爸和妈妈爱的结晶,类似的,妈妈是外公外婆爱的结晶,爸爸是爷爷奶奶爱的结晶。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了,家长则可以解释得更透彻一点,十月怀胎的辛苦,孩子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让孩子感受母爱,感受生命的奇特。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用树状图的方式,给自己的大家族画一张关系图谱,让孩子知道这些长辈到底和自己是什么关系。
当然,很多时候懂得了关系并不一定就能叫得上号,不同地方对某些亲戚的称呼也有很大区别,同一称呼代表的关系也不同。
就比如说,在一些地方“姆姆”用来称呼妈妈,另一些地方则用来称呼奶奶,也有用来称呼姨妈的,至于说对同一关系的不同称呼就更多了。
作为家长,首要的是告诉孩子那些经常走动的亲戚和他是什么关系,应该怎么称呼,接着再由近及远,一点点推动。
亲爱的家长们,你家孩子搞得懂辈分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