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郑渊洁的100条动态,我明白了5点带娃秘诀

07-03阅读:7937大字

收藏文章
3岁,当所有孩子都在广泛交友时,她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哭也不闹:当然,这个方法,做父母的没有信心和把握,我们不推荐使用。那么,现实生活中,父母过于强调学习,其实往往也成功毁掉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呀,大家有没…

原标题:读完郑渊洁的100条动态,我明白了5点带娃秘诀

作者 | 桑梓

普通家庭怎么养出人中龙凤?

这个问题,我思索良久。

偶然看到郑渊洁爷爷的热搜,让我为之一惊。

要知道,他可是深受儿童喜爱的著名童话大王。

但这一次,他却因带娃秘诀火爆全网。

谁说顶尖教育一定要金钱堆砌?

只要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普通人也可逆风翻盘。

三流父母鸡孩子,一流父母鸡自己

前阵子,“鸡娃”一词很火。

许多父母纷纷效仿,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郑渊洁不以为然,反而一脸平静:

“我的女儿没上过任何培训班,上个月她全优成绩从UCLA本科毕业。

我将女儿培养成学霸的方法是——

我从没对女儿说过你要努力,我只对自己说郑渊洁你要努力。”

是啊。

每个孩子从出生那刻起,就会不遗余力地模仿父母。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孩子。

四川有个男孩,平日调皮捣蛋,不爱学习。

有一天,他突然翻到了妈妈的英语笔记。

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先是怔了怔,然后fan声大哭,心中无比内疚:

“妈妈每天那么忙都能挤出时间去学习,那自己又凭什么不爱上学呢?”

从那以后,男孩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学习充满了激情。

记得教育家克卢普斯卡说过:“家庭教育首先得是自我教育。”

与其鸡孩子,不如鸡自己。

只有父母首当其冲,孩子才能后来居上。

性格没有优劣之分,每种性格都有优点

中国家长似乎天生就对性格内向的孩子充满了焦虑,认为他们很容易懦弱胆小,受人欺负。

对此,郑渊洁不敢苟同:

“性格没有优劣之分,所有性格都是优点,请为您的孩子的性格自豪。”

外向有外向的魅力,内向有内向的优点。

如果一味地把性格分为三六九等,本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

央视纪录片《零零后》中,有个叫一一的女孩让我印象深刻。

她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3岁,当所有孩子都在广泛交友时,她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哭也不闹:

“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有这个权利。”

换作一般的父母听到这个话肯定会惆怅,担忧。

毕竟性格这么孤僻,以后怎么融入社会?

但一一的父母却恰恰相反。

他们觉得,正是这种不被大众接受的性格,成就了女儿专注与认真的能力。

不管你相不相信,每个孩子的诞生都是有使命的。

你这辈子要做什么事,成什么人,和你的性格都是搭配好的。

千万不要特别刻意地去改变性格,否则到头来,孩子会被你改得面目全非。

尊重孩子,从尊重他们的性格特点开始。

然后再通过正确的引导,挖掘孩子性格中的闪光点,找寻性格中的使命。

这样,任何一种性格都能大放光彩。

若是打骂孩子,再多的教育都于事无补

郑渊洁说:

“我儿子现在38岁,38年中我从没高声对他说过话,更别说打骂。

女儿22岁,亦是如此。

他们告诉我,我对他们的和蔼和慈爱让他们觉得活着是一种享受。”

那些被“温柔以待”和被“暴力相向”的孩子,拥有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

看过一个国外实验。

实验者把孩子分为两组,让他们分别观看不同的视频。

第一组孩子看到的视频,是一个成年人在房间里欢快地玩耍;

第二组孩子看到的视频,是一个成年人在房间里对玩偶恶语相向,拳打脚踢。

结果你猜怎么着?

第二组的孩子,攻击性明显增强。

暴力不能教会孩子任何别的东西,除了暴力。

深陷暴力当中的孩子,自己受苦,也会继续给别人制造痛苦,如此恶性循环,没完没了。

或许有时候,看起来,你通过打和骂威慑住了孩子。但那只是孩子当时被吓住了,并不代表他懂得了,学会了。

难道除了打和骂,真的没有其他路可走吗?

当然不是。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过一种新的道德教育方法。

即,让孩子通过体验其过失导致的自然而然的不良后果,去认识错误,吸取教训,学会服从“自然法则”,自行改正。

孩子没写家庭作业,那就让他承担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孩子把雨衣忘在学校了,那就让他第二天淋雨去学校。

此过程中,父母的克制、不干预,就是对孩子的最大惩罚,所以打骂就显得多此一举。

父母的适当“狠心”,可以让孩子的成长事半功倍。

抱着好玩的态度育儿

21世纪,谁家的孩子不爱玩游戏?

郑渊洁的两个孩子也是如此,只不过,郑渊洁的应对招术很不一样。

“我发现,通常情况下,凡是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要做的事儿,孩子都会反感甚至抵触。

于是我就强制我的孩子每天必须玩三个小时游戏,还要留游戏家庭作业。

更有甚之,我还会要求孩子和我一起玩游戏,抽皮肤。

我还会将线上游戏拓展到线下,和孩子一起玩。

很快,我的孩子对游戏就提不起兴趣了。”

看完郑爷爷的这一招,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

男孩酷爱王者荣耀,为了游戏荒废学业。

见状,妈妈不仅没生气,反而送他进了当地最有名的电竞游戏班。

男孩一度认为自己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接下来的日子却让他叫苦连天。

早起热手、练手速操、数据分析、排位比赛……

以往打游戏的激情和快乐全都烟消云散,迎接他的竟是无穷的梦魇。

没坚持几天,男孩就哭着喊着说要回去上学,再也不打游戏了。

此情此景,谁看了不说“绝”?

当然,这个方法,做父母的没有信心和把握,我们不推荐使用。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用国内心理学前辈曾奇峰老师的说法:父母过于强调什么,就往往会事与愿违。

父母强调游戏,于是轻松毁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

那么,现实生活中,父母过于强调学习,其实往往也成功毁掉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呀,大家有没有想到这一层呢?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网友问,该怎么区分自己是在培养孩子天赋还是在放纵孩子天性?

郑渊洁一字一句,认真说道:

“父母的任务是发现孩子的天赋,然后放纵孩子的天赋,为孩子的天赋创造天马行空、左右逢源的环境。”

深以为然。

只要父母能以守护者的姿态,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让他们把天赋发挥到极致,孩子就更能走出独一无二的路。

泰国有一则教育广告,曾火爆全网。

视频中的妈妈大字不识,家境贫寒。

她唯一能教给孩子的,就是从日常点滴中学习。

不会切菠萝,她就在一旁示范,让女孩学。

女孩卖菠萝冰淇淋一个也没卖掉,她就让孩子去菜市场,看看别人是如何卖的。

在妈妈的指点下,女孩的菠萝冰淇淋卖得越来越好,甚至供不应求。

这个善于观察和学习的女孩,长大后非常优秀,考上一流大学,还拿到了奖学金。

忍不住想起《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句话: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守望。

恰当地放手,倾情地守望,才是我们能给的最好的爱。”

世道狭窄,有些路孩子只能独自行走。

生为父母,就安心地在麦田里当个守望者吧。

一旦孩子跑起来不看方向,一旦孩子即将坠入悬崖,就跑过去抓住他们,把他们放回安全地带。

如此反复便好。

这世上从没有一蹴而就的事,

孩子的教育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每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过河次数多了,孩子就上岸了。

—— End ——

作者:桑梓,用心写字,用爱成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