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他想穿裙子去上学,这位全职爸爸的做法惊艳了所有人

07-07阅读:6643大字

收藏文章
当一个男孩决定去穿裙子,家长是支持还是反对?

原标题:儿子说他想穿裙子去上学,这位全职爸爸的做法惊艳了所有人

“爸爸,我想穿裙子”。如果这是一位小女孩说的话,家长也许非常爽快就答应了。但如果是一位小男孩对家长说出同样的话,作为家长的你,对于孩子这样的请求,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

最近有一位爸爸就收到儿子这样的请求。他自称是一位全职爸爸,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个帖子,即《儿子今天被同学掀裙子了!!怎么办!?》后收到强烈的反馈。因为在世俗的观念中,在学校只有女孩子才能穿裙子,男孩子怎么能穿裙子呢?

这个故事发生在几天前,这位爸爸的儿子觉得穿裙子不仅凉快,而且漂亮。于是,他向爸爸提出自己想穿裙子的想法。

小孩在商场挑选到自己满意的裙子后,就把这条裙子穿到学校去了。但事情远远没有想得这么简单。一个小男孩,穿裙子去学校,势必会引来不少争议。

从这位全职爸爸的分享来看,在去上学的路上倒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反而是到学校之后,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学校的老师是不太同意这样的做法。在课堂上,老师甚至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批评穿裙子的行为。这位爸爸根据儿子的描述,老师说,男孩子就应该有男孩子的样子,怎么能穿裙子?班主任也训斥他:你穿什么不管,但是不能奇装异服上学,以后别穿裙子了!

但是学校的有些同学则赞同男孩穿裙子上学,认为男孩子也可以自由地穿裙子;而有的同学则开他的玩笑甚至还有男生开始掀他裙子。(最后这位掀裙子的男生也道歉了)

这件事从表面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小男孩穿裙子去学校,但是这件事情背后反映的教育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选择保护小孩勇敢的想法,一起去冒险

只有女孩子可以穿裙子,男孩子不可以穿;妈妈可以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爸爸就应该穿赚钱养家。这些社会固有的世俗认知,在这位全职爸爸的家庭中,都被打破了。

制定规则,是了建立更有秩序的社会,但规则也让世俗的刻板印象成为一种合理化社会现象。可是,小孩子才刚刚来到这个社会,他们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家长是该保护还是制止呢?

对于这件事,一位网友的观点是保护。他说:“如果一味地推翻,而不是和他一起探索,去弄清楚成长的每一步,他在经历什么,周围是怎样的环境与舆论,你又怎么可能真正去保护好他呢?保护不是禁锢。”

事实上,如果有100个小男孩想要尝试穿裙子,只有10个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的10个小男孩里也许只有1个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支持。

小男孩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家长们选择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男孩穿裙子上学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很多网友点赞的原因之一。网友认为,孩子很有勇气,敢说敢做,是个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宝宝。家长是没有世俗偏见和标签的家长。

卡迈恩·加洛(Carmine Gallo)是美国的一名沟通专家,他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是,“想法,是21世纪的货币”,大人小孩都得学会如何推销自己的想法。

这位全职爸爸不仅是在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想法,更是选择和儿子一起去冒险。

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但要尊重他人

在小男孩穿裙子这件事情上,学校的态度是持否定。但是对于这件事的争论,并没完全意义上的谁对谁错,因为应该允许其他人对于这件事有不同且合理的角度和立场。正如学校在面对这件事上仍需要参考学校里严肃的规章制度。小男孩穿裙子上学在如今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还不太符合规定。

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曾提到自由需要符合社会规范。

即使现在整个社会语境提倡穿衣自由,但是小男孩穿裙子上学这件事,还不符合我们的社会规范。这样做,虽然做很有勇气,但还需要理解和尊重学校的处理方式,至于男孩子是否可以穿裙子上学还需在未来教育中慢慢协商,以及探讨以何种方式实现才可以服从于社会化的集体教育,但无论如何都应是文明地进行协商。

这位爸爸也认为观点不同可以讨论,但是要尊重人。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文章中提到:“老师们的观点是他们的观点,但不意味着你的观点就是错的,如果孩子违反了校规,我们在学校期间就不穿,周末或者休息日咱们想穿就穿。无论我们的意见和老师怎么不一样,甚至相反,我们都要尊重老师,我们对的是观点而不是人!”

要给孩子的一时兴起,打打预防针

小孩子对世界都充满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但他们对很多新鲜事有时往往只是一时兴起。当孩子没有能力去面对社会投来的异样眼光,也没有能力去压制社会袭来的恶意时,如果家长仅仅任其把小孩放在危险的、容易遭受到攻击的环境中,则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这位爸爸在儿子穿裙子上学这件事情是欠缺考虑的。他的确鼓励儿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值得反思的是:这是不是他的一种自我感动式教育行为呢?他自以为接纳了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是一位开明的、宽容的爸爸。但是他是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好像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也许会遭受到同学的欺负和老师的批评,甚至是陌生人的嘲笑等等。

家长应站在更成熟的角度进行风险评估之后,再和孩子一同协商要不要坚持,或者至少和孩子一起提前预演一下,而不是让孩子独自去面临和承担未知的风险和危机。

这件事其实差不多已经翻篇了,但是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孩子怎样能够表达自我,并且拥有个人的成长空间?如何让他们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更为自由地生长?而做出“不合常规”的事,是不是否意味着“格格不入”或者是“唱反调”呢?家长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天真的想法,为孩子营造宽容且安全的成长环境?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