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悦好
宝宝两岁了,平时几乎不说话,有什么需要就是用手指一下。妈妈很着急,觉得孩子不说话将影响孩子的发育,但是奶奶却得意地说:“我们宝宝最聪明,虽然不说话但是什么都知道,贵人语迟,以后肯定最有出息!”
贵人语迟,果真如此吗?难道不说话的小孩长大后更聪明吗?从科学角度来看,宝宝不说话,其实是语言发育迟缓,父母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般来说,十个月左右的孩子就能说几个单词;一岁半,宝宝就能说十到十几个单词;两岁的宝宝大约能说50个单词。如果宝宝的发育低于这些,很可能就是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为什么不喜欢说话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的三点:
一、孩子的语言输入不够。很多宝宝是爷爷奶奶带,老人不太爱说话,宝宝接受到的语言输入信息不够,宝宝说话就困难,宝宝也就不爱说话,或者说不会说话。
二、宝宝不需要说话就能达到自己的愿望。生活中宝宝所需要的通过手势和表情就能达到满足,因此宝宝不愿意说话,因为说话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必要,不说话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久而久之,宝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需求,而不是说话。
三、父母与宝宝的互动太少,宝宝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宝宝也就不爱说话。
其实,语言发育非常重要,语言发育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将来学习上会更轻松,与人交流也更和谐。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宝宝学会说话呢?
儿科医生指出,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关键在环境,父母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说话经历“先听后说”的阶段,也就是在孩子说话前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孩子才能输出。
朋友生大宝的时候,夫妻俩特别疼爱,每天和孩子互动,说话温声细语,经常在玩中孩子就学会了很多话,每天背《三字经》给孩子听,孩子经常嘴里也叨咕叨咕。
孩子20个月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就背出了《三字经》,而且还挺流利。这就是语言环境习得的力量。孩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每天听,反复听,当听到了一定的积累,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孩子自然就能输出语言。
著名的狼孩故事,大家都熟悉,一个孩子生下来后被狼刁去养大,到了7岁,她依然不会说话,只能像狼那样嚎叫。因为从小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她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哪怕回到人类世界,她学说话依然很困难。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输入。那么,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应该怎样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儿科专家指出,要做互动型、欣赏型的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互动,肯定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足够的信心,让孩子对说话有良好的体验。
以下三个互动小锦囊,父母一定要收好。
一、少提问,多描述。
父母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少提问,多描述,不要问孩子“宝宝,那是什么?”,而是直接告诉孩子“宝宝,飞机,飞机飞在天上 。”
直接的描述能够让孩子更加直观感受到父母所描绘的画面,孩子更乐于学习。如果父母的互动总是提问,宝宝回答不出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挫败感,从而宝宝更加不爱说话。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一定要慎用提问,而是多描述画面,让宝宝能够参与进来,宝宝才不会形成压力和压迫感,不需要去回答,而只是参与就好,宝宝更喜欢这样的互动。
二、不纠错,只示范。
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特别喜欢给孩子纠错:“你做错了,不是那样的,你说错了,不是那样的。” 孩子得到的一系列信息都是“”你错了,你错了”,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非常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甚至让孩子害怕开口说话。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纠正孩子的错误,只是向他示范正确的一面。如果孩子说错了一个单词,不要去纠正他说“你说错了,不是那样说的”而是重新发一遍正确的读音,让孩子听到父母正确的读音。
孩子听到父母正确的读音,自然会努力发出正确的读音,只是示范,孩子将更开心的学习。
三、不嘲笑,多重复。
很多人会不自觉取笑孩子说话不好,甚至学孩子奶声奶气说话,觉得很好玩。其实,这对孩子是非常不好的,哪怕是小孩子,他也有自尊。一定不要嘲笑孩子,对孩子要足够宽容和耐心。如果他人嘲笑孩子,父母也要及时制止。
孩子在学说话过程中,父母要多重复,重复说一句话,重复关键字,重复利于孩子学到语言。
孩子的很多能力在多次重复中得到提升,细心的你会发现,孩子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甚至听几十遍上百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嘲笑孩子,而且满足他,继续给他重复听这个故事。
孩子能从重复中学到很多知识,他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如果孩子说话迟缓,父母一定要查找原因,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足够多的语言输入,给孩子良好的语言示范和语言习惯,孩子一定可以更快更好学会语言。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孩子学好语言,父母是最好的导师。一定要学会和孩子互动,欣赏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促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