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的含义是什么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象征天气渐渐转凉。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虽然暑热可能不会一下子退场,但是闷热感会逐渐褪去,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太阳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白露,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夜晚渐凉,昼夜温差拉大,寒生露凝,这是“白露”名由之一。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白露节气有什么特征
1、秋高气爽
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
秋始白露。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白露含秋,那晶莹的露珠折射出诗意般的韵味。这个季节为写意,它兼有水墨的浓重与工笔的细腻。阳光很亮,明晃晃一大片,但不燥热,仔细分辨,竟见纹理,丝丝缕缕,照得行人心生暖意。即使没有阳光的日子,秋风也解风情,临高而站,衣袖被风鼓起,清风满袖。只有秋天的风,才称得上一个“清”字,也只有秋天的风,才可以还人一份清爽。
2、全年昼夜温差大
白露节气已然有了秋天的味道,尤其是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秋风习习,给人一种秋季已经来到了的感觉。可是在中午的时候,还是能够感觉天气很热,而一到晚上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非常大。而在夜里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露。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脯容易着凉。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天气也就越来越凉。
很多人都认为,白露节气里下雨,雨下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苦了。因为白露节气中的雨大多属于秋雨,虽然感觉不是很大,但却有时一下一整天,连绵不绝。尤其是夜晚,经常早晨起来就看到很大的秋雨,所以在这个节气中大家注意好天气,夜晚好都把阳台上的衣服收起来。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诗经中,有一首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刻画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
也许正是此诗句的广为流传,有些人把白露称为轻霜,这是不对的,白露不是霜。我们知道:霜是在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低于0℃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体上的白色松脆冰晶。着霜的物体或附近的空气温度必然在0℃或以下。而露水的产生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附着露滴的植物茎叶温度尽管很低,也必定是在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