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拼音版
zhāo jūn yuàn · yǒng hé shàng yǔ
昭君怨·咏荷上雨
sòng-yáng wàn lǐ
宋-杨万里
wǔ mèng piān zhōu huā dǐ , xiāng mǎn xī hú yān shuǐ 。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jí yǔ dǎ péng shēng , mèng chū jīng 。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què shì chí hé tiào yǔ , sàn le zhēn zhū huán jù 。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jù zuò shuǐ yín wō , xiè qīng bō 。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翻译: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注释: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扁舟:小船。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水银:喻水珠。
清波:清澈的水流。
赏析: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
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常见考题:
1.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 和 的情景。(2分)
答:梦中泛舟西湖 被雨惊醒后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虚实结合(梦境与眼前的景巧妙结合),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珍珠”“水银”作比,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
3.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答:“跳”这个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雨势之大之急,另一方面把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3分)
4.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答: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急雨打篷,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与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5分)
5.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答: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简析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2分)
6.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 (5分)
答: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 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 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
7.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目的是什么?
答: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8.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答:作者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
9.概括下阕中荷上雨的特点。(2分)
答:灵动(跳跃等)(动态特点,从“散聚”“聚”“跳”等词得出)晶莹(润泽、亮泽等)(静态特点,从“真珠”“水银窝”等喻体特点得出),1点1分。
10.这首词的上阕对整首词“咏荷上雨”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虚写(“想象”,手法1分)“午梦”泛舟西湖,烟雨迷蒙,荷香四溢的清新美景(上阕内容概括1分)侧面烘托(衬托,手法1分)被“急雨打篷声”惊醒后欣赏到的眼前荷池跳雨的美景(下阕内容概括1分),更好地表达诗人对池荷跳雨的喜爱之情(思想感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