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绪感染
孩子天生白纸,没有任何的竞争得失之心,他们遵循着最原始的正常体验。父母用自己所谓的经验给孩子选择或者设立一些目标,让孩子完成、实现,并认为只有做到这些才是孩子成功的前提。
设立的目标并未考虑孩子实际的情况,父母只是遵循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情感绑架出发,消耗着孩子的情绪,以获得更好的进步。
事实上,孩子对这些目标并无概念,他们努力做的原因是父母或者老师在他实现小小目标的时候会很开心,自己会得到更多的赞美,孩子自己更有一种成就感。
孩子不能分辨什么是主动与被动,他们只是知道,自己做到了所有人开心,自己会感到自豪,恨不得到处炫耀,自己没做到大家就会失望,自己就会感觉沮丧,想要藏起来。
家庭中,很多父母比较忙碌,但是他们对与孩子的投入并不少,他们认为我投入就要得到收获,用各种语言刺激孩子的情感,想要更好地挑起孩子的“斗志”。
亲子沟通时,父母会用高高在上的姿态,看似随意的询问“今天唱歌比赛怎么样”,孩子会说某某原因,父母往往会说,你得好好学,你看我们为你付出多少,或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没有咱们条件好都成功了等等的话术。
孩子会将家长的话进行分解,他们从潜台词里面读到了父母对于自己成功的期望,受到这个情绪影响,孩子认为只有赢了才会得到父母或老师的爱,输了就会被抛弃,内心产生过多复杂情绪,反而影响到正常的发挥。
孩子为了得到关注
孩子的背后一定是存在父母的目光,所以他们会在做事之前或者之后反复确认父母是否注意到自己,父母有没有将目光投向自己。
很多父母因为忙碌,秉承一切都是孩子自己的行为,孩子需要自己负责,不需要干涉,以此培养孩子独立性,甚至从很小开始要求孩子拥有自理能力,不过多投入到孩子身上。
孩子独立性背后是渴望,他们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发现当他们做到的时候,父母的目光会更多的关注到自己,他们这个时候才会有一种值得的感觉,就想要更多的成功获得目光更多的停留。
价值观的选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中自然会因人的积累存在竞争与压力。孩子就如同学校江湖中的一员,他们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第一名是成功,最后一名也是成功,但父母却一直用第一名灌输孩子思想,认为只有第一名才是成功,将竞争与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并告知没有第一名那都是不成功。
孩子本来并无比较之心,受父母这种价值观导向驱使,认为只有成功才配得上掌声,而失败那就是一种羞耻。孩子变得在意得失,更是努力要求自己只能是“第一名”,否则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过于自责,心理压力骤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