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后必有大震有科学依据吗
这一说法源于耿庆国老先生在80年代提出的早震理论,目前仅作为学术观点,有学术价值,没上升到科学依据。
耿庆国先生在研究地震和气象关系的时候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一至三年的时间里,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越大,震级也越大,如果是旱灾之后第三年才地震,那么震级会比第一年大。他还例举了几个近期的例子,比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而在2006-2007年四川地区就发生了特大干旱。
不过也有专家不赞同这一理论,比如2011 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就说过,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据1900 年至 2013 年我国大陆发生的142次6及以上的大地震,这其中大震之前1至4 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 次,仅占一半出头。所以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这一说法不够精确,还不能上升为科学依据。
为什么说旱灾后会地震
早震理论认为,地震的直接原因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虽然释放应力的速度很短,但孕育的时间却很长,在孕育地震的过程中,不仅有力学过程,同时伴有热、电、磁等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大量能量会导致低空大气出现异常变化。
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由于地热增高,使得地面出现干热特征,这会导致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大降低,湿度变小,继而使得云层难以形成。由于缺少云层,让太阳能够直射地面,这更加剧了干旱。
但理论中并不是认为干旱导致了地震,而是大震发生之前1-3年,震区特殊的地质变化,使得地面温度增高,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高气压带,这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使得降水难以发生,于是就有了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