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让孩子承担责任
日常生活中就有好多事情可以让孩子负责去做,以下列举一些:
一个2岁半或3岁的孩子能做的事:
○ 自己拿外套、拿午餐盒、自己背书包。
○ 自己整理玩具。
○ 把自己用过的湿毛巾放在浴盆的一边或橱子上,至少不是扔在地板上。
○ 早上把毛绒玩具放回到床上。
○ 每天晚上提前拿出第二天要穿的衣服(3岁孩子)。
4~5岁孩子能做的事:
○ 把自己玩过的地方清理干净。
○ 自己整理床铺,把毛绒玩具和枕头都整理好。
○ 把用过的湿毛巾搭到架子上。
○ 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
○ 自己清洗盘子。
○ 在家时自己选择食品(可以提前在储物柜或冰箱里预备一些食物)。
○ 晚上提前准备好第二天上学穿的衣服。
6岁孩子能做的事情:
○ 自己做午饭(你给他做好三明治,他自己往里面加馅料)。
○ 自己打包带饭上学(已经切好装好的食品)。
○ 自己整理被褥床铺,也包括扯下床罩。
○ 每天晚上自己把书包整理好,并且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到的物品。
8岁孩子能够做的事情:
○ 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并且独立完成作业。
○ 决定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培训的课程并且每天有规律地进行练习。
○ 自己整理去上学、上培训课、训练课的书包或背包,并且能够保管好自己的包。
分派家务或社区的事务。通过让孩子做家务,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也能帮他看到家里每个人的贡献。让他懂得,每个人都不是不劳而获的。(参见第9章中关于个人和社区事务的探讨。)
教孩子分清事务乃至责任的轻重缓急。确保孩子了解他的某项任务完成之后还有什么安排,告诉她:“你可以完成作业之后练习一下轮滑。”或者:“你打扫完猫窝后,可以玩会儿电脑,因为今天是周四(猫窝清洁日)。”
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方式提醒孩子的任务。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列出来放到孩子容易看到的位置。对于还不能阅读的小孩子,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列出来。对于能够阅读的孩子,可以用一个词说明任务,例如:
○ 维生素
○ 刷牙
○ 关灯
○ 做作业
○ 午饭
每天都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可以排一个家务值日表,写上孩子的名字、每周的天数,以及哪天孩子需要做什么家务。(例如,见第268页中的工作图表。)
不要唠叨!记住自己的责任所在也是学习责任心的一部分。可以用能够看到的图表来提醒,但如果父母总是提醒他,他就无法学着自己去做。他的“记忆肌”需要锻炼。如果全家人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而桌子上还乱七八糟,他就能够马上意识到自己忘了整理桌子了。大家脸上的失望就是最好的提醒,要比你唠唠叨叨很多遍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