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画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绘画与语言在内容上的结合点就是小朋友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既要考虑语言表达的需要,也要考虑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手段的需要,因此,这里的绘画不仅仅是画一些线条或图案,更重要的是绘画应作为表达幼儿的情绪及生活经验的过程。因此我们针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学前教育教学的认知内容,创编了系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情节有趣的诗歌;并配以生动形象的简笔画,让幼儿边说边画,边说边做,随着诗歌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一幅幅有趣的画。
1、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
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来创编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如〈苹果〉“大苹果圆又圆,脸儿红,味儿甜,小朋友们都喜欢。”根据事物的形状创编而成的儿歌,朗朗上口,使幼儿对事物的形状、轮廓有初步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开始作画,幼儿就有了一种“我会画”的自信感。在作画的过程中,幼儿还能借助儿歌回忆画法,达到成功的目标。如《画电视》:“一座房子真奇妙,风景画面真不少。”《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五颜六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喜欢.”
2、运用生动形象的儿歌进行诗画教学
针对幼儿的绘画特点,我们设计了趣味性的儿歌,让幼儿在念念、学学、玩玩中学习绘画(点、线、圆、三角、半圆、方形)的技能和方法。如画小树时,可以这样说:“大小三角一串串,变成大树真好看。”“大小三角一串串”为孩子提供了两个信息,其一是三角有大有小,其二三角是挨着的。因此不同的说法会起到不同的效果。这样分解之后,幼儿对绘画基本技能掌握就不难了,又如画篱笆墙的活动,纸的中间画了一只鸡妈妈和几只小鸡宝宝,纸的一角画一只狐狸。画篱笆就是用篱笆(短直线)把小鸡围起来,不让狐狸抓住。这是一个单一的“直线”练习活动,幼儿很容易半途而废或马虎了事。教师可以让孩子边画边说:“长长的、直直的、细细的、密密的,狐狸、狐狸,急得团团转,进也进不来。”将活动的要求蕴含在简单的儿歌化语言中,既增添了活动的兴趣,又提高了活动质量。在画好直线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学画曲线。儿歌生动形象,顺口好记。用儿歌导入可引起幼儿学画的兴趣,使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诗歌创编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仿编的空间,要注重创编的灵活性,不拘泥于句子字数、是否押韵,最大可能地为儿童开放。创编类型特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做到有兴趣、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