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宝贵的公民教育课
乔梦科还记得,自己决定竞选大队长,是六年级刚开学的时候。2011年9月23日,春晖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常帅在早晨的集会上宣布,新一届大队干部将通过公开竞选,从全校3到6年级的1700多名学生中产生。
这意味着,即使那些左胳膊上一条“杠”也没有的普通同学,也有了参加选举的资格。
为了这场大队委竞选的改革,校长胡建玲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这位曾经做过多年大队辅导员的校长注意到,长久以来,哪个学生成绩好,就更容易得到老师推荐,也更有希望当选大队干部。每年的大队委班子,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被动推荐的模式。
曾经有学生向他提出“我们能不能自己推荐参选”,也有家长希望“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可学校的老师们总觉得有些疑虑:通过“民选”方式产生的大队干部,到底靠不靠得住?
2011年,全国少工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小干部产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干部的产生必须通过民主选举制度,并且对直接指定或在提名中施加各种影响的做法明令禁止。
此时,成立6年的春晖小学正要送走第一批毕业生,而学校的大队委几乎都在其中。胡建玲觉得,改革的时机已经到了。
在大队委竞选的通知发出之后,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三年级的张伟喆“天天想着当大队委”,但他年纪小,觉得那是一件离自己“特别遥远特别遥远”的事;四年级的徐丹希望自己能像那些高年级的大队干部一样,可以拿着话筒站在台上发言;五年级的魏靖想当一名商人,他竞选纪检委员,希望通过每周汇总各项检查分数,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六年级的马卓雅是转校生,这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曾在中队委竞选中失利,因此更希望找到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如今,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前,有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按照竞选方案,候选人分为“公推”和“自荐”两种方式。每班通过投票,推选出一定名额的候选人。此外,曾在大队部工作中提供过志愿服务的普通同学,也可以通过自我推荐的方式,获取竞选资格。两种方式产生的候选人比例为3∶2。
胡建玲解释说,这样的改革,能够逐渐弱化老师的推荐,“让每个孩子都有话语权”。
乔梦科是“公推”产生的候选人。虽然成绩中等,但他篮球打得不错,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也是学校的旗手。这个讲义气、人缘好的男孩很顺利地得到了推荐资格。
而那些落选的同学,还有另外一种补救方式——自我推荐。不过,他们需要集齐本班40个同学、外班20个同学的连署签名,来证明自己确实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宣读完这些规定的时候,常帅曾经嘱咐台下的学生:“如果你对他不了解,不要随便签,要有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笔负责。”在他看来,小干部的竞选过程就是一次民主实践,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是一堂宝贵的公民教育课。
许多学生下课后马上行动起来,他们拿着自己的申请表在教室和操场上跑来跑去,有的干脆守在一楼大厅里,静候课间操结束时从这里经过的同学。当天下午,临近放学、申请即将截止时,一些还没集齐签名的学生有点“抓狂”了,他们开始满走廊抓人,请对方帮忙签名。
“我又不认识你,凭啥帮你签呀。”有人却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扭脸就走。
那天下午,常帅撞见一个正让别人换了几种笔迹代签的同学。按照他上午刚刚宣读了三遍的选举纪律,这个属于“不正当拉票”的学生被直接取消了竞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