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测能否遏制“毒食品”?

07-03阅读:373大字

收藏文章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发酵,着实伤透了国人的心: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墨汁粉条、毒豆芽、毒生姜、蘸花黄瓜、毒燕窝、毒油条、地沟油、毒胶囊、皮鞋果冻、皮鞋老酸奶……等食品“毒药”轮番来袭,食品安全问题难道真的无法根治吗?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2-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且难以根治的原因。

  首先应归咎于农产品源头污染。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而农民喷洒化学农药等被认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

  其次,农业生产工艺落后也是主要原因,表现在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再有,传统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检测农药残留量等会影响农产品的进场流量,因此有些小批发市场在检测上就比较放松,甚至没有安全检测。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机制,批发市场无法堵住问题农产品的进入。

  同时,生产者、销售商受利欲驱使或科技素质低下也是不可忽略的根本问题,金钱驱使一些不法生产商不顾一切地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类健康的色素、防腐剂、福尔玛琳药水等制造劣质食品。

  此外,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缺乏威慑力;四是食品安全监管配套法律法规未出台,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

  最后,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缺陷,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食品行业研究员高满指出,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严重危害社会公众生命健康,同时也让政府公信力严重受损,企业也遭受巨大损失。

  检测滞后埋下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对相关企业和整体行业都有巨大的伤害。食品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同时塑造品牌形象,有很强的意愿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让全国最大奶粉企业三鹿倒闭;“瘦肉精”使双汇集团面临数十亿元的损失,股价暴跌。血淋淋的事实教育了国内食品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同时,国家要求企业承担质检主要责任,而对应的企业也有意愿提高安全检测标准,提高企业及行业形象,以避免或者减少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近年来,行业龙头企业将控制上游原料控制和检测作为改进重点,在这两个领域都进行大量投资。

  近年来,中国先后投资59.06亿元和88亿元启动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基础设施项目》等项目,质检总局和工商部门也在大力完善相应的检验检测体系,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从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来看,公共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受到普遍关注,尤其是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在食品卫生检测方面的作用重大。随着对国产科学仪器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安全科学仪器也有较大突破,食品安全检测中有毒有害元素检测,基本上可用国产仪器。目前,我国已攻克深紫外光源技术、新型光纤传感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近百项核心技术,形成色谱、光谱、质谱、电化学、生命科学、电子光学等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及其配套产品共近300种,有力推动了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是未来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结合生物芯片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开发出我国自主研究的适宜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未来研究的一大重点。

  章诵兰指出,随着国人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及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应积极发展更快速、更准确的食品检测技术,加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应用,大力扩展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切实提高快速检测技术复杂样品的检测能力。

  在食品安全监测设备制造方面,根据检测内容的不同,食品检测仪器又大致可以分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如各类现场、快速、多组分检测仪器设备、车辆,试剂盒、试纸等;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异物检测设备;转基因食品及食品成分检测仪器设备;食品包装检测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样品前处理、实验室仪器配套设备、附件、耗材、试剂和相关设备等;食品冷链配送测试仪器设备;微生物、疫病、毒素检测设备以及农药兽药、药物残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检测设备等。

  我国是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40万家以上。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约为1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据测算,目前我国食品企业满足产品检测的仪器购置费用在100万元左右,检测机构的检测仪器的配置费用约在1500万至3000万元,照此推算,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分析仪器潜在市场空间在6450亿元以上,其中食品加工企业市场约为3000亿,检测机构为3450亿。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技术和相关产品已达到一定的水准,然而,国产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在技术和产品成熟度方面仍无法和外资企业媲美,这使得高端市场被外资所占据。此外,国内食品企业自检能力不足、检测设备配置不齐、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科学仪器进口超过300亿美元,其中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贸易额超过30亿美元,仅液相色谱就进口9863台,各类质谱仪进口6366台,而出口贸易额不足10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较大。

  另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高端产品主要被外资企业所把持,国家、省部、市一级各质检机构的液质联用仪及气质联用仪几乎均是来自Waters、AB、安捷伦等公司的产品,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大部分也是上述公司产品,而我国企业只拿到了部分中低端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行业研究员章诵兰指出,食品安全检测仪器产品的研发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行业所涉及的多个专业技术领域缺乏充分的技术和经验积累,致使产品研发的技术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给业内企业的产品研发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人才短缺和技术经验不足成为食品安全监测设备行业的发展瓶颈。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