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排得也要健康才行

09-25阅读:280大字

收藏文章
很多爸爸妈妈都很细心的照顾着自己的小宝宝,包括宝宝的衣食住行,都尽量给宝宝最好的,最科学的,可是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忽略了宝宝的排便问题呢?

  吃得健康排得也要健康才行

  很多爸爸妈妈都很细心的照顾着自己的小宝宝,包括宝宝的衣食住行,都尽量给宝宝最好的,最科学的,可是爸爸妈妈们是不是忽略了宝宝的排便问题呢?

  一天,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闯进诊室,大声叫到:“医生,快点开个化验单,我儿子拉肚子了,今天已经拉过了四五次,都是稀便,帮我看看是不是有病。”尽管我也为她着急,但仍然坚持仔细地询问了病史,原来她的孩子才两个多月,这几天才开始给小孩添加了一点果汁类食物,今天发现大便的颜色变的有点绿,而且次数也比以前多了,但孩子不发热,精神很好,吃东西也不差,与平常相比在精神、胃口、活动等方面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以往的临床经验告诉我,这个小孩可能一切都正常,并不是患了婴儿腹泻。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仍给这位母亲开了一张大便的化验单,并叫她把小孩带来做了系统的检查,很快,化验结果也出来了,都是正常的。于是我便告诉这位母亲,下次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不要惊慌,一定要把孩子一起带来,以免误诊或耽误诊疗的时间。其实在接诊的患者中象这样的情况可真不算少,一些年轻的父母往往过分的关注小儿的大便情况,稍有异常就大惊失色,又是喂药,又是看医生要求打点滴,结果呢只不过是虚惊一场;也有的父母却是毫不观察小儿的大便情况,往往等到患儿已经有了严重的脱水表现时才带来看医生、往往耽误了小孩的治疗,有的甚至要了小孩子的生命,当然我们知道这两种情况都不可取,那如何正确的对待小儿排便,就需要掌握一些关于小儿排便的基本知识,仔细观察,该出手时再出手,这样才能做到既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又不耽误小孩的治疗,让小孩健康的成长。

  通常观察小儿的大便可以大致的了解小儿对饮食消化、对环境温度冷热反应的情况,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首先,在出生10~12小时后新生儿就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排便,即胎粪,新生儿的胎粪呈墨绿色、粘稠的糊状,次数可达数次之多。如果出生后24小时仍未排使或排出的胎粪呈咖啡色或柏油样,那就要请医生检查患儿是否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等疾病。此后,由母乳喂养的新生儿,3~4天胎粪完全排完后即转为金黄色有酸臭味的大便;如用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使则呈淡黄色。新生儿期粪便较多,几乎每次换下的尿片可能都沾有粪便,这不是腹泻,而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控制肛门的肌肉所引起的,这时的正常大便是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不含黏液。如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则表示母乳不足,新生儿处于饥饿状态,需增加牛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如发现粪便呈灰白色,质硬,则表示牛奶过多,或水分过少,需改变牛奶和水的比例;否则将会导致便秘等情况。待到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果汁,肝油之类饮食,此时宝宝的大便与新生儿期比较,已经逐渐变的有规律了,次数将会有所减少,但性状仍与新生儿期相差无几,这时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粮到粗粮,由熟悉的食物到不熟悉的食物,循序渐进,但是如果添加过多过急,超过了小儿消化系统的承受力,就会引起排便性状的改变,引起腹泻,这时一般只需要调整饮食,注意多喂水,防止小儿脱水即可,一般小孩很快就自愈,如果2~3天还未恢复,则需要去找医生查明原因,以做相应的治疗。宝宝长到1~2岁后,大便次数进一步减少至每日一到两次,此时父母可通过细心观察宝宝排便的时间规律,使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时小孩的大便接近于成人的大便。是否有异常排便就很容易辨别了。

  此外,在小孩的成长期间,因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巨大变化,再加之生长发育过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所以消化道的负担重,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因此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婴儿腹泻。特别是夏秋季更易发生,一般婴儿腹泻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溢乳、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一天可达十次以上,每次大便的量不多,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臭味,常出现白色或黄白色奶块、泡沫等消化道的症状,重者还会出现高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昏迷等及其严重的全身症状,甚至会危及小儿的生命。这时就必需要及时带患儿去医院治疗,而不仅仅是只带着大便去医院化验那么简单的事了。

  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3岁以前的小孩,如果做父母的能够平时多注意小孩的排便次数,排便性状,排便颜色等情况,那可能会减少您小孩生病的次数,减少您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和负担,让您的宝宝健康茁壮的成长。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