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陕西考古发现2000年前战国黄牛肉

09-29阅读:304大字

收藏文章
科学家们经常通过考古发现一些古人的遗迹。陕西考古学家居然发现了战国时期的黄牛肉,实在令人惊叹。

  铜敦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由此胡松梅等专家推断应该是一块块的肉制品。省考古研究院资深专家张仲立现场查看后,也推断可能是肉制品。

  确定

  多次测试后认定为黄牛肉制品

  如果是肉制品,又会是什么动物的肉?如果铜敦里有动物的骨头,就可以进行进一步推断。

  但为了保护文物的原始状态,考古人员不能把它全部倒出来找骨头。经过X光的透视和分析,也没能看到有骨头存在的证据。后来,经过与中科院有关专家沟通,考古专家决定通过蛋白质分析来寻找真相。今年经过几个月不断的测试,最终鉴定为黄牛肉。

  胡松梅说,这个结果和这批墓葬中陪葬有大量的带骨的黄牛肉制品相一致。铜敦里的谜团至此得以揭开,原来是盆满钵溢的黄牛肉制品。专家推测,这也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墓葬中陪葬的肉制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

  疑问

  肉制品为啥能够保存2000多年

  专家介绍,在这312座墓中,有68座墓葬中陪葬有骨骼和肉制品,其中67座为战国到汉代的,这些动物肉制品只有该铜敦里有保存至今的肉制品,其他的均已腐烂,只能看到骨骼。

  为何该铜敦里的“肉制品”能保存完好呢?胡松梅推测,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铜敦封闭严实,从而使肉制品虽然已碳化,但仍能用肉眼看到一根一根的肉丝,保留的腱膜还有弹性。二是因为该墓为土坑墓,一般土坑墓要比洞室墓人骨架保存要好,这和早期墓室内空气隔离有关。此外,可能是该肉制品经过处理,可能是风干的或是腊肉,以至于能保存2000余年。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