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最新作品《我们的荆轲》10月底面世

10-12阅读:1075大字

收藏文章
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最新作品《我们的荆轲》也将要10月底面世,不过莫言的作品这个月也会陆续跟大家见面的。

  文学圈

  王尧:莫言获奖后请勿浮夸

  《莫言王尧对话录》被看作是一部莫言的精神自传,文学评论家王尧是莫言的好友。昨晚,他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知莫言获奖的消息他很高兴,但是特别想提醒大家不要有浮夸情绪。他本人也给莫言发短信询问此事,莫言对获奖一事看得比较淡,很谦虚。

  王尧说:“第一,我觉得莫言和他的作品本身就有伟大的意义,已经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大的认可,而不是诺贝尔奖本身赋予他的这种意义。第二,莫言的获奖,是中国新文化100多年发展的结果,但是不能因为莫言的获奖而夸大中国的文化成就,其实我们一直有这种浮夸情绪。”

  王蒙:中国当代文学受世界关注

  昨晚,王蒙接受采访时表示,莫言获诺奖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他说:“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喜欢写作的人来讲都是有很正面的鼓励作用的。”王蒙认为,莫言是中国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国外有很大的影响,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也有很好的评价。

  阎连科:莫言获诺奖实至名归

  作家阎连科说,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名至实归的,这表明了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学的提升,中国文学需要这样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对中国文学30年大发展的一个肯定。阎连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是公正的,他的作品多也很优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曹元勇:莫言作品复杂丰富有张力

  近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系列》几乎涵盖了莫言的全部小说作品。昨晚,该社副总编辑曹元勇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以前就有加印莫言作品的计划。他说:“现在仓库里莫言的旧版图书已经售空,新版的作品集已经到库,包括长篇小说11本,中篇小说3本,短篇小说两本,总计16本。预计未来一周全国各大书店就会到货。”

  曹元勇同时也是《蛙》的责任编辑,他认为莫言作品的风格是复杂、丰富的、有张力的和想象力的,能够直接触动到人的心灵的最深处。他说:“我在看《蛙》到后面的时候,感受到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人的世界,太痴狂、也太残忍,是种艺术的狂欢,如果说对读者的打动有浅有深,莫言就属于那种深层次的打动人。”

  链接

  莫言获诺奖利好传媒股

  昨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水落石出,专家表示,鉴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奖、化学奖均已掀起了概念股的爆炒,莫言获奖,其等身的著作必将风靡海内外,也将引起文化传媒板块的概念热点。

  诺贝尔奖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联动早有先例,上一届“石墨烯”的研究获得诺奖就曾刺激中国宝安、方大炭素、中钢吉碳等个股连续大涨。而近期“诺贝尔奖概念”更是不断发酵,连续引爆相关概念股,干细胞研究、量子光学、钛白粉等板块成为市场爆炒对象。昨天,诺贝尔化学奖颁布后,复旦复华一字涨停,四环生物、香雪制药、华北制药等大幅攀升。

  莫言的著作多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出版,出版了莫言18部作品,几乎全部囊括。去年4月8日,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与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连锁)签订了《数字出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以出版、发行为主的两大文化企业,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军数字出版。新华连锁是新华传媒的全资子公司,昨天新华传媒已提前预热,逆势上涨4.81%。

  著名证券分析师苏渝表示,莫言作为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著作或将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青睐,对于出版企业和发行企业,特别是与莫言有签约的出版商来说,无疑是个相当不错的利好。

  特写

  >>二哥从小爱读大部头

  地点:山东高密县平安村莫言老宅

  莫言的二哥管谟欣告诉记者,在这所老宅子里,莫言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育。

  “他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6岁上学,8岁开始看大部头的文学名著。他喜欢看书,我们这里农户家里书比较少,他就一户户去借,还拿二哥的新华字典来背。他写的每篇作文都会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管谟欣告诉齐鲁网记者。

  管谟欣说,“当时我们这个地方还不是机器磨面,是石磨,他帮人家推磨,博取邻居的好感,好去借书来看”。

  >>邻居真是院里的骄傲

  地点:北京平安大街莫言家

  昨天晚上7点,莫言居住的大院内却如往常般宁静,唯独传达室门卫兴奋不已。

  就在奖项宣布的前20分钟,门卫自信满满地说,诺奖肯定是他!在宣布的那一刻,他得意地说:“我说的对吧!”门卫介绍,莫言和他的妻子已经回山东老家了,“已经回去几天,放在传达室的报纸好多天没拿了”。

  邻居们虽然与莫言很少打交道,但都把他描述成一个和善的文化人。他们很多人表示没看过莫言的作品,但作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中国人,“莫言真是院里的骄傲”。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