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就贵在渠道上
但现实可能不像想象那么美。
因为此次调整关税的奶粉只涉及三种特殊婴幼儿奶粉,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和氨基酸配方。
“其实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洋奶粉’价格因素中,关税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真正的成本在于流通环节。”厦门一个奶粉经销商说,到他们手里之后,“洋奶粉”还要经过下一级经销,然后是超市。
厦门海关相关人员也说,降至5%的税率,是指进境货物的税率,征税对象是奶粉经销商。也就是说,税率下降,并不意味着经销商会降低其零售价格。
上述奶粉经销商也说,最近这两年,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赖度大幅下降,“洋奶粉”需求量短期内大幅增加,也给它们的提价带来很大的可乘之机,“从总代理、省级经销商、区域经销商到门店,价格可能已经翻了一番”。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08年前的30%左右,跃升到50%以上。在高端奶粉市场,这一数据更是超过70%。
“洋奶粉”价格可能还会涨
事实上,奶粉关税下调已不是第一次。2012年1月1日起,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特殊婴幼儿奶粉关税由20%降至10%,但是税收大减之下,几大洋奶粉品牌如惠氏、雀巢、雅培等不仅没有降价,反而上演了一轮涨价大戏。
在莲花一家超市做奶粉导购的丽娟感受最为明显。她告诉记者,近两年,国内“洋奶粉”均价已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品牌升级、换包装、送赠品,其实就是变相涨价,而且频率越来越快,过去也就是半年一涨,现在几乎是每季一涨,涨幅在10%-15%,“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接到3次调价通知”。
而在经销商眼中,“洋奶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说到底关键还是在于国内没有能与“洋奶粉”抗衡的品牌,关税降低只会成为国外奶粉新的利润增长点,如果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洋奶粉”价格可能还会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