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婚礼是增强孩子的责任感还是摧毁童真?

01-15阅读:383大字

收藏文章
1月11日,郑州一家幼儿园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此举引来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幼儿园集体婚礼是在催熟孩子还是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方各自的观点。

  诚然,3至6岁的孩子中,不少进入“婚姻敏感期”,孩子会说喜欢谁,会说和某某结婚,但那是天真的,等过了一段时间或许就忘记了。孩子们不知道何谓结婚,也不知道结婚有何意义,如果将孩子的天真当作郑重其事的“大事”,显然是在加深和转化孩子的“天真”,从而混乱了孩子的“纯真”,恐怕其结果不是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而是让他们更加地“手足无措”。

  小小的孩子就当起了“新郎新娘”,他们天真的话语加上大人式的动作,会让一些成人觉得好玩,就像虐童事件中的那位“老师”那样,觉得挺好玩的,可不知道这么做,却是在“虐杀”孩子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虐童”。

  孩子需要进行性教育,但性教育需要良好的载体,更需要循序渐进。过早让孩子“结婚”,反而是坏事。

  又论

  幼儿园“集体婚礼”是场全民教育

  成人应有的仪式让孩子经历一次,这种“现场模拟”的性教育方式,就连成人也有些惊奇。对于一向“谈性而讳”的国人来说,这样的开放式教育或许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启发意义,甚至这对成人也有教育理念上的启蒙价值。

  成功的教育者,往往会让孩子体验和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开展“今天我当天父母”活动,或者搞“假如你当一天校长”之类的讨论。很多成年人可能还会对自己小时候,跟异性女孩子“过家家”的游戏记忆犹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性游戏”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成人世界的好奇,成了孩子求知的强烈动力。对性的了解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对性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种基本素质。事实是,越是透明公开,越是对知识掌握,越可能变得理性和理智;反之,就越容易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越容易步入迷路。

  去年,北京首部小学生性教材《成长的脚步》大纲公布,很多网友认为尺度太大。如是观之,幼儿园里的集体婚礼既是一场启蒙运动,又是一场全民教育。

  此事也在微博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孩子的世界好纯真,这在孩子心中应该就是一场过家家的话剧演出。”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这种游戏很荒唐,简直是从小培养把婚姻当儿戏,对心理健康没一点好处。另有网友指出,幼儿园纯粹就是在炒作,真可谓是奇葩了。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