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安慰性给糖
把握好次数和时间
认识到“小烂牙”可能带来种种健康隐患,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宝宝)防治龋病?景向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榜样: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学习过程被认为是儿童模仿家长行为的过程,开始于婴幼儿期,其效果可持续到青少年期。所以,大人首先要为孩子的口腔维护树立榜样,坚持每日刷牙、定期检查。儿童心理恐惧及不配合也是不能及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龋病的一个原因,建议家长可以利用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儿童认识龋齿的危害,以自身或他人检查治疗经历,正面鼓励小孩接受治疗。
2.及早干预:牙齿一旦萌出,可由父母用消毒棉纱布绕指蘸清水轻轻擦洗牙面。待较多牙齿萌出后,父母可用小的软毛牙刷给孩子刷牙,指导幼儿规范刷牙程序,餐后、睡前刷牙,纠正不正确的刷牙姿势。
3.加强监督:要经常检查孩子刷牙的效果,使刷牙时间和力度都有保证。另外,要合理控制孩子的甜食摄入量和方式。其实,与龋病有直接关系的是含糖食品的摄入频率,而不是其总量。孩子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越多,患龋齿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家长在进行安慰性给糖时,一定要把握好次数和时间,为孩子养成睡前不吃糖和零食的习惯。
4.定期检查:家长应带领儿童定期检查口腔,要求儿童每半年检查一次,适时进行窝沟封闭,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同时,早期检查可避免龋齿、牙髓炎等引起的疼痛、肿胀不适,减少儿童首次看牙恐惧和不愉快经历,有利于以后进一步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