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阻止不了孩童攀爬的天性
家长应合理引导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告诉记者,对于7岁以下的幼童来说,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倾向。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普遍热衷于向高处攀爬,并对封闭空间外的环境进行观察和探索,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天性。
3岁以下的幼童因为行动能力不足,加上家长看护较严,相对较少出现坠落事故。而超过3岁的学龄前儿童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但对危险的环境尚无明确的概念。同时,男童的“冒险意识”比女童要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类事故多发于男童身上。
郑教授还提到,儿童对于成年人有依赖心理,独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儿童焦虑和恐慌,往往导致他们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即使是短时间内脱离成人的视线,可能都会引发危险,家长切莫掉以轻心。
郑教授建议,对家长们来说,孩子好奇好动的天性无需刻意遏制,而是应当正确引导。首先,家中有幼童的市民最好能在住所加装防护网等设施,同时不要将板凳、桌椅等可供攀爬的家具放在窗台或护栏边,从外部环境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家长和教育机构都应当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意识教育,树立起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以此培养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危险的,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家长还可有意识地带孩子在专门的游乐场所进行攀爬游戏,一方面刺激其感知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满足孩子在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外面玩够了,能量也消耗了,回家就不会到处乱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