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取名趣谈

06-07阅读:502大字

收藏文章
在为孩子起名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取名字的思路和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回望历史长河中的无数姓名,不少都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姓名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审美风尚,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你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中部分有代表性的名字,供增长见识,拓展思路

的父母相识于抗战时期,她又出生在抗美援朝这一年,父母希望女儿具有一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故名之。

  当时,中国和苏联以及东欧的关系密切,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儿,当时有个苏联女英雄叫卓娅,女孩子用“卓娅”做名字的为数不少。

  50年代中国影坛的知名演员陈强,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时,喜闻大儿子出世,就起名陈布达,后来老二出生,顺理成章就叫了陈佩斯。

 

  大跃进阶段:

  这个阶段的名字,多为“跃进、钢、铁、公社、集体、超英、超美”,十分契合形势。

  “文革”阶段:

  那个时代,极“左”思潮泛滥,全中国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政治狂热之中,拥有一个革命化、政治化的名字,就像拥有一套绿军装一样,时髦,流行。许多人因此而改名。“文革、卫革、卫东、向东、爱东、爱兵、红军、卫红、永红、红卫、向红、反帝、反修”等等,不一而足,一时间,相同的名字大量涌现。

  当时,由于毛泽东语录和诗词非常流行,用其中的字句起名也成为时尚,如“咏梅、长征、奇志、爱武、万山红、钟山、拥军、爱民、立新”等。

  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建国后三个时期,排名占前6位的人名用字分别是:

  1949~1966年:华、英、玉、明、秀、国。

  1966~1975年:华、红、军、文、英、明。

  1976~1982年:华、丽、春、小、燕、红。

  追风的取名思维,导致了大量重名的出现,你的身边,应该还能看到不少这种时代的“烙印”吧。

 

  改革开放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国禁打开,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取名也逐步趋于多样化,不但重名大量减少,而且还出现了追求创新,追求个性,不喜欢随大流的特征。

  有几种新的模式出现:

  1.父姓 母姓=孩子名。

  这一类名字充分体现了实施计划生育后,三人世界的大量涌现。

  2.四字名的出现。父姓 母姓 双名=孩子名,或者父姓(或母姓) 三字名=孩子名。

  3.洋名增多。现在许多父母早早打算送孩子出国深造,起名时就考虑一名两用,如“马丽、瑞秋、伯德、安娜、斯

高、莉莉”等。

  看了这么多信息,你一定也感慨良多吧,小小的名字,竟然蕴含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再为孩子取名,你会不会胸有沟壑,气象万千了呢?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