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6日在上海食药监局的监管系统中看到,只需点击企业和车间名称,就会传回车间工人的实时操作镜头,方便监管部门随时抽检监督。
宋亮也说,大企业很早就已经达到了GMP的管理要求,小企业通过工厂改造,目前也达到要求。但问题在于通过审查后,小企业的GMP体系能否持续达标。“小企业即便是硬件跟上了,管理能否跟上?未来能否保证?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需要长期跟踪。”
此次细则中,对于追溯体系的建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企业做到使消费者能够从企业网站查询到产品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
“目前,我们要求上海的生产企业还能实现所购买产品的原料产地及检验情况、以及该产品的销售地域或销售门店等的查询。”顾振华说。
细心的消费者可能发现,购买5月1日之后生产的多美滋、晨冠等品牌奶粉时,奶罐上多了一个扫描二维码的标志。记者17日也随机选择了四罐奶 粉进行扫描,随后或跳转到输入批次的页面,或直接出现检测报告,就可以直接看到奶粉的原料来源、检测报告、成品检测报道以及销售领域或门店。
“从理想状态看,我们希望能追溯到最上游。”宋亮说,例如只要一扫描,奶源来自于哪个牧场、哪头牛,甚至这头牛的姓名和健康状态都能显示,但目前大部分企业想要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能不能有效达到预期目的尚存疑问。
安全保险制度尚属空白 整改暂不会引发涨价
婴幼儿奶粉一直属于高风险品种,一旦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负面效应是巨大的。然而,消费者面对大型企业,不仅维权艰难,维权的成本也比较高。
顾振华说,此次审查后,已经在上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面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如果出现问题,消费者可以进行索赔,单个案例甚至可能赔偿40万元。
但这一制度目前在全国尚未大范围推广。宋亮说,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相关保险制度仍处于比较空白的阶段,目前尚未完善,消费者只能和企业艰难索赔,还有待补齐诸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