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给孩子吃药,很多家长都有一堆苦水。医生开的一些药只能服半片,甚至是1/4,家长只好用手掰,用刀切,最终还不知道距离标准剂量有多远。5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这次意见出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推进儿童用药的剂量改变。除了儿童用药市场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客观原因外,家长在主观上总把孩子当做“缩小版”的成人,在用药上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1
预防性用药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个别家长过于相信广告和药品价格优惠的诱导,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作预防。郑州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海燕介绍,比如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把板蓝根作为预防感冒的保健品使用,长期使用这种药物,对孩子身体并没有好处。
误区2
凭经验用药
俗话说,久病成医。一些孩子经常感冒发烧,家长就在家备上很多感冒药、退烧药,孩子一出现症状,就凭经验给孩子服药。
“一般抗感冒药不是治疗感冒病因的,而是治疗感冒症状的,其主要成分是抗组胺剂、咳嗽抑制剂和血管收缩剂等。”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晓华说,这些成分对孩子也许能起到抑制感冒症状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会导致宝宝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此外,孩子的咳嗽、流鼻涕、发烧等这些症状也许根本就不是家长以为的“普通感冒”,家长自己给药很容易误判断,延误治疗。
误区3
超剂量用药
多数家长对药学知识了解不多,随便让儿童超剂量用药,从而造成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陈海燕提醒,特别是当宝宝发烧的时候,心急的家长如果过量或者频繁使用退烧药,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