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消化功能不成熟,发育又信息论快,所需热量和营养物质多,一旦喂养或护理不当,就容易发生腹泻。爸爸妈妈要清楚造成宝宝腹泻的原因,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给宝宝造成腹泻。
(1)如何区别腹泻与胃肠型感冒?
腹泻往往有感冒症状,很容易误认作胃肠型感冒而延误治疗。区别要点是:以先吐后泻、粪便带酸味、轻度发热为主者,应考虑腹泻;而高热、喉痛、头晕、恶心较重者,须疑及胃肠型感冒。必要时到医院做粪便化验,以排除细菌感染。
(2)为何不提倡“饥饿疗法”?
一些家长认为“不吃就不会泻”,宝宝一泻肚就禁食,美其名日“饥饿疗法”。医学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奥妙在于宝宝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加上腹泻又导致大量养分流失,再限制饮食无异于“雪上加霜”,可诱发或加重营养不良,妨碍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腹泻也就更难制止。
明智之举是:呕吐明显的宝宝可短暂禁食6~8小时,代之以米汤、糖水或糖盐水喂养。呕吐不明显或无呕吐者不禁食,6个月以上患儿继续按照已经习惯的食谱安排膳食,如粥、面条、软饭加些蔬菜,也可酌情给予鱼蛋白粉、肉末、新鲜果汁等。当然,对这些食物加工应精细一些,切忌生、冷、硬食品;不满6个月的患儿可用等量米汤或水稀释牛奶喂养2~3天,以后恢复正常饮食。
(3)为什么不能盲目使用止泻药?
感染了病毒或细菌出现泻肚现象,乃是宝宝自身启动的“保护机制”所致,因为肠子里已经侵入了致病微生物,产生了不干净乃至有害的东西,身体必先排出而后快。如果盲目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方地芬诺酯、药用炭)强力止泻,“泻”可能止住,但也将病原体留在了体内,形成“闭门留寇”的恶果,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所以,感染性腹泻不主张过早止泻,腹泻较重者可考虑使用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这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药,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口服后能均匀地覆盖在消化道黏膜表面,抑制各种消化道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减轻腹泻。用法:口服,药量根据年龄每次半袋到一袋,调入50毫升白开水搅匀服用。
(4)为什么不要滥用抗生素?
细菌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是对的,但非感染性腹泻(如消化不良)也用抗生素就有盲目之嫌了,因为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或消化不良等无效,还有引起耐药性甚至“二重感染”的隐忧。所以,宝宝拉肚子不可随意动用抗生素,“见泻就抗”的做法实不可取。当然,也不是绝对禁用,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使用:一是新生儿、婴儿(周岁之内)、衰弱儿(免疫功能低下)等腹泻可预防性选用抗生素;二是虽属于病毒感染,但病情较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明显中毒症状);三是粪便带有黏液(像鼻涕样的东西)甚至脓血,伴有里急后重、便次频繁,呈水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