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费提前把孩子送到公办园的亲子班去“占坑”,为的是能获得入园机会。记者在天津市南开区第四幼儿园、第十五幼儿园的网站上看到,幼儿园给予提前参加亲子班活动的幼儿优先入园照顾。
民办园 每月收六七千很平常
资源的稀缺,也带来收费的昂贵。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的学费等。天津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南开区第一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
民办幼儿园又如何呢?记者发现,这类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条件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的收费一般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收费低廉的又往往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甚至是黑户幼儿园,让家长难以放心。
在民办的北京朝阳区培基双语幼儿园,一位老师向记者列举了不住宿的收费明细表:日托费5500元/月;餐费为400元/月;班车费600元/月……平均每月费用达到7000元左右,而这些收费还不包括各种兴趣特长课的费用。
“现在上个幼儿园简直就是在考验家长的能量和财力,年收费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五万元,比上大学还贵。”天津市民王洪伟感慨地说。
反思
责任不明 公益性差 投入不足
投入少 学前教育仅0.39亿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认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多位专家都认为,当前,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相关部门过于强调非义务性。类似“社会为主、公办示范”的办园思路,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由此导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学前教育缺乏独立和明确的政府投入机制。在北京,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 1.92%,有的区县学前教育专项投入仅80万元。2008年,北京十几亿元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仅有0.39亿元,仅占3.1%。有些省市这一比例更低,仅占整个教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