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宝宝常见的危急重症,早产儿更为多见。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证情凶险,列为中医儿科四大证之一。好发于1—5岁小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种表示。一旦发现新生宝宝惊厥,应立即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1、微小发作:较其他类型常见,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可表现为呼吸暂停、眼球偏斜、眼睑抽动、口唇颤动、吸吮吞咽、瞳孔散大、有时伴有异常的哭笑,或只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则伴有肢体的踏车、跨步、游泳等动作。
2、多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发作中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长时间的局灶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如一侧肢体或指(趾)的轻微颤动或强直,肢体的奇特动作,如上肢的摆钟样动作、双下肢的踩踏板样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本型以早产儿多见,常提示有器质性脑损害。
5、肌阵挛性惊厥:本型临床上少见,常提示弥漫性脑损害,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脑电图常无特殊形态的异常。
1.惊厥时婴儿表现头转向一侧,脖子往后背,两眼发直或两眼球往一边斜,眼球上窜,嘴吐沫,四肢伸直或抖动,两手握拳。可有便、尿失禁(就是尿裤子)。
2.抽时神志不清,抽时不喘气,面气青紫。惊厥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而停止抽风,如抽风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仍止不住,医学上将此称为惊厥持续状态。抽风停止后婴儿多昏昏沉沉入睡。小婴儿可有口角及眼角抽动,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
3.抽搐轻微且不曲型容易被忽视。抽风很少只抽1次,往往1次抽止后双反复抽或隔一段时间又抽。值得提醒的是,婴儿入睡后可有局部小肌肉抽动。有时在要醒、尚未没完全清醒时手脚乱动,或在入睡时受声、光刺激可看到婴儿有短暂的、轻微的抽动,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可错误的当做是抽风。
婴儿惊厥原因通常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属于感染方面的: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有各种脑炎、脑膜炎;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有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肺炎等。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
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代谢性的原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中毒性的原因,有乱用过量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如氨茶碱、抗组织胺药物等,农药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中毒,也会引起惊厥。
属于器官性疾病的原因:有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也有因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导致小婴儿发生惊厥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高热惊厥,小婴儿当体温升至39℃以上,特别是接近40℃时,由于大脑发育不够成熟,非常容易出现抽风。
2.低钙惊厥,小婴儿血钙过低时,神经兴奋性增高,较易出现手足搐搦症。严重时还可伴发喉痉挛,非常危险。此时应从速静脉点钙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孩子发烧,并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症状。
产伤后遗症,分娩时有颅内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小婴儿,可出现抽风。先天性代谢异常或先天畸形,较少见。一旦在家里出现惊厥,家长一定不要慌乱,不要用力拍打或摇晃孩子,也不要把孩子搂在怀里。赶紧将孩子平放在床上,不要枕头,侧卧位,使口腔分泌物能顺利流出来,不至呛到气管。如抽动频繁可用拇指甲剌激宝宝的人中穴(鼻唇沟的中央)。待情况稍稳定后,即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