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另类式“丁克”家庭

01-11阅读:626大字

收藏文章
刚步入婚姻殿堂的夫妻往往是投身丁克热情最高涨的群体,带着满腔浪漫激情,决意不要孩子。婚后第8年至15年,是丁克的动摇期,有些人开始反思、动摇,生怕再不抓紧就追悔莫及,有的最终下定决心变成“白丁”...

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要么就要靠父母们多工作几年来维持生活。

  “中国式丁克”

  名词解释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现在已渐为人父母,步入了传统的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家庭生活。但由于工作太忙或强调自己不会带孩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生育子女后,把孩子交给年老的父母照顾,自己得以继续“自由”地生活成为所谓的新式“丁克”一族。

  ●工作忙型

  刚把女儿送回东北老家读书的郑先生脸上有种解脱后的轻松,他说女儿出生那年,他们还在老家,老妈就过来帮他带孩子。后来,他和妻子一起来到厦门发展,曾经试着把孩子一起接过来住了一段时间,无奈他们工作太忙,实在无法照顾孩子,只能送回东北继续让老人带了。

  ●“孩子”带孩子型

  今年才24岁的小贝说:“我家宝宝就放在我妈家,因为我妈说我都当了妈妈了还跟小孩差不多,喜欢看言情剧,爱逛街,动不动就去蹦迪、玩滑板、攀岩,保持着学生时代的爱好和特点,甚至见到蟑螂都会尖叫。”

  显然,小贝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身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的她连个碗也没洗过。后来姥姥退休了,就搬过来和小贝夫妻同住,时间长了感觉跟年轻人晚睡晚起的步调很不协调,而小贝夫妻也无法忍受宝宝的夜半哭声,所以姥姥索性把小外孙带回自己家中了。

  ●为老人生孩子型

  小黄和小严平时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时不时约上朋友一道自驾车外出郊游,看上去很是悠闲自在,外人不知道,其实他们早已有了个3岁的儿子,只不过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呢。

  小严说:“孩子本来就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我们打算‘丁克’,至少计划在35岁之前不‘升级’。但是婆婆一见我就念叨,说反正早晚都得生,还不如趁他们都还年轻时快点生,他们自愿帮我带,帮我养。”她开玩笑地说,这个儿子是为老人所生的,反正老人都承诺了从经济到生活全包,我们也就乐得当“甩手掌柜”了。

  评论?

  虽然在生活上摆脱了照顾孩子的琐碎事情,从而保住了个人空间,但年轻父母也感到了情感上的空缺,因为“中国式丁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亲子关系的疏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