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出人见人爱的高情商宝宝,父母需要做好这几点!

03-25阅读:666大字

收藏文章
要知道情商对一个人的未来和成长至关重要,智商可以不高,但是情商绝对不能太低,很多父母想要培养出一个人家人爱的高情商宝宝也是有方法的,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吧。


孩子的依恋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我们把孩子的依恋情感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最多见的是安全型的依恋。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属于安全型的依恋,这类宝宝,当妈妈离开时,会有些许不安,当妈妈回到身边时,会感觉很开心,甚至会大笑。

大概20%左右的孩子,表现的是回避型的依恋,这类孩子会比较淡漠,妈妈抱也行,不抱也行,可能妈妈走了,ta都没有发现,而妈妈回来时,ta也不会特别的开心。现在大家经常听到孤独症这个词,而一些孤独症、孤独谱系的孩子很可能在婴儿期,就会比较多地表现出这种回避型的依恋。

还有一部分孩子,表现出反抗性的依恋。当妈妈离开时,ta会竭斯底里地哭闹,当妈妈回来时,ta不像安全型的宝宝表现出开心和喜悦,而是一种矛盾情绪——既想亲近妈妈,又很生气、抗拒。

还有一种更为少见的类型,那就是紊乱适应不良型的依恋。这类宝宝会表现出一些反复无常、矛盾的行为,这通常是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对于小月龄宝宝,尤其是6-8个月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样去发展ta的安全依恋。建立宝宝良好的情绪发展,妈妈需要做到的是,理解宝宝的心理变化,知道宝宝这个阶段开始粘人了,会对照顾者产生强烈的需求了,对孩子也需要有快速的反应。

经常有家长问我:“我的宝宝刚出生几个月,哭了我需要抱ta吗?我抱抱ta,身边的老人就会跟我说‘你抱着抱着就放不下了,ta就变懒了,所以你得锻炼ta,不能抱’。”

其实在婴儿期,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对孩子的需求作出反应。当孩子喜悦的时候,你需要去跟ta互动,能够发现 ta快乐的情绪并且鼓励ta去发展这种情绪;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及时地作出反应,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在身边的,是知道我开心还是不开心的,是会安抚我的。

同时,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频繁地更换宝宝的照顾者,或者说至少要有一个主要照顾者是能够一直在孩子身边的。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发生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减少ta对于分离的恐惧和焦虑。

现在很多妈妈在宝宝3个月或6个月时就上班了,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妈妈最好在宝宝小的时候一直陪伴着ta,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无法做到的时候,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让另外一个照养者,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能更早地参与到宝宝的生活当中去。

当孩子1-2岁时,ta会开始宣告ta的独立性并经常说“不”,也会发脾气。有时候ta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是拉不动ta的,并且ta已经能认识到家庭成员和朋友的特殊性,也会对周边的其他孩子感兴趣,会想要游戏和交往。

如果我们前期培养出一个安全型依恋的孩子,ta就会愿意离开妈妈去做游戏,只要妈妈在身后就行了;而如果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ta就不敢离开妈妈,会拽着妈妈的衣服、拉着妈妈的手,害怕离开去与他人交往。

自我意识情绪

大家可以看到上图中三个宝宝都哭了——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很可能旁边一个孩子哭了,然后ta看着看着也会跟着哭。当孩子两岁的时候,ta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ta已经意识到他人是独立于自己存在的,并且能够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去发现一些不安的来源。

这个时候当孩子发现身边的小朋友哭了,ta就会因地制宜地考虑这个小朋友为什么哭,ta可能会告诉妈妈,“这个小宝宝哭了是因为想要吃糖了、想要玩具了”,这句话就已表现出对他人的需要和意向的理解和猜测,表现出明确的移情——这和1岁左右婴儿会跟其他孩子一起哭泣或欢笑有本质区别。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用让人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情感。

并且,宝宝也会明白和遵守一些规则。当然,我们也需要去教会宝宝遵守一些表达情感的规则,ta会喜欢跟其他小朋友玩,也会开始留意其他小朋友的需求。

到3岁左右,宝宝会开始表现出像尴尬、羞愧、内疚、嫉妒和骄傲这样的次级情绪或复杂情绪。这些情感反应常常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因为这样的情绪会妨碍或促进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因为一些成功的表现而骄傲,也会因为一些不能完成的任务而感到羞愧。这个时期孩子的表现跟妈妈的反应是直接相关的。

在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我们经常会让孩子表演节目,尤其是家庭聚会时,妈妈或者其他的家长经常会鼓励甚至要求孩子做表演,让孩子通过这个表演去获得鼓励和赞赏。有一些妈妈会因为孩子表现出羞怯而批评孩子,其实这样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会阻碍孩子良性情绪的发展。

当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妈妈需要衡量一下,因为我们过度的鼓励会造成孩子的骄傲,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中心,会一直要求周围的人以ta为中心;当孩子失败了,ta会产生羞愧、内疚的情绪,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看重消极结果的妈妈的批评,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羞愧感、缺乏自信。

查看全文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