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阶层对孩子的教育,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前面说过,在中国,大家其实都是平民阶层。那么,就算拉上权贵阶层,家庭所处的阶层,其实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差别不大。
前一个阶段,童书妈妈读书会读了一本《教养的迷思》的书,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严谨的社会调查与研究,结论就是孩子的成长,其实和家庭的关系并不大。我知道,很多人不接受这样的观点,更何况是美国学者的研究呢?
那么,好的。我们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
第一个问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应该是父母的所作所为,所谈所想,帮助孩子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塑造孩子品行、习惯、价值观的最重要的环节。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那么,父母作为老师的角色是怎样体现的呢?不是父母教给孩子知识,对孩子进行考评。说白了,就是父母在家庭里的一言一行。
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父母每天在家里所体现出来的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到孩子。
这么说吧,一位连字都不认识的妈妈,勤劳地工作,真诚地待人,那么,她的孩子也会如此;一位位高权重的父亲,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他的孩子就会花天酒地,胡作非为。
所以,跟阶层无关,父母所做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教育中最关键的。
第二个问题,家庭因为阶层的不同而提供的物质条件,不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来看看,所谓的权贵阶层也好,富有阶层也好,中产阶层也好,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条件。
每个阶层所占有的资源是不同的,这是现实。但是,难道真的有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好的家庭”,真的是住着富丽堂皇的房子,保姆司机整天伺候着,出入前呼后拥,上着天价贵族的学校,假期旅行乘坐私人飞机豪华游艇,在国外上学也开着跑车唱着卡拉OK,一回国就给他几百几千万去开公司……这真的是好的教育方式吗?!
降一个阶层,咱们退而求其次。为孩子找好的学校,托人让孩子进入重点班,跟最有经验的好老师,让孩子尽可能吃的好穿的好,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孩子学习上成为学霸,兴趣上多才多艺……这也真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吗?其实,这和上面的富豪方式,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并没有本质差别。换句话说,这些家庭如果更有钱,有银勺子当然就不会用铁勺子。
其实,我想说的是,就算中国最普通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并不存在阶层上差距。因为,现有的公共资源,已经足够满足孩子的成长。
我认为,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上什么样的补习班和兴趣班,这些所谓的学习资源,并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无论什么阶层的家庭都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满足。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使用网络进行学习,这些都并不需要很高的经济条件,甚至很多都是免费的。很多叫嚷因为自己的“阶层”不够,所以没有读名校,没有上名培训班的人,认为没有资格谈理想谈未来的人,我想问问,完全免费的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你上过吗?你知道有孩子坚持上可汗学院一学期数学课,能够拿到全年级第一名吗?(有意思的是,爱去免费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的人,爱在网上收集资源,老老实实付出努力的人,往往是经济能力较好的人。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我们要知道,到最后,是没有人关心你是从哪个学校里毕业的,跟哪个老师学的,上的班每节课多少钱!人家只会问你到底会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够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第三个问题,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和阶层无关,和观念有关。
有人说了,我们不讲究上私立,上补习班,但是,孩子的眼界、品味,这些的塑造,难道不需要钱吗?
很多人说那些带孩子出国的,都是有钱人,这些就是阶层差距。那么,我可以老实地告诉大家,我们第一次带小丸子去欧洲的时候,全家的积蓄只有4万元——大家可以放眼中国,一个家庭有4万元积蓄以上的家庭,应该占90%以上吧。所以,在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家庭生活中,关键的是观念,而不是财富。
很多家庭,就算经济不富裕,也会给孩子买很多的书,带孩子去旅行,参加文化活动;而另一些家庭,就算是很富裕,更多的是给孩子零花钱,买最新的手机,坐头等舱住高级酒店。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看,反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对孩子有更好的正面影响。
我有一次遇到一家从英国回国度假的华人家庭,父母坐商务舱,孩子坐经济舱。我问那位父亲为什么?他回答说,我不想让孩子从小就很容易得到那些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我深为认同。这又一次印证了,父母是不需要为孩子说处的阶层负责,家庭所处的阶层其实和孩子的教育无关。